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路由选择算法
:网络层中决定分组发送路径的一种算法。 -
转发
:它指的是将分组从一个输入链路转移到合适的输出链路的动作。 -
路由选择
:指确定分组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所选择路径的处理过程。 -
三种路由交换技术
:内存交换、总线交换、互联网络交换。 -
分组调度
:分组调度讨论的是分组如何经输出链路传输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调度方式:先进先出、优先级排队和"循环和加权公平排队"。 -
先入先出
:FIFO,或者称为 FCFS,先到达的分组优先进行处理。 -
优先权排队
:priority queue,到达输出链路的分组会被放入优先级队列里面。 -
循环排队规则
:round robin queuing discipline,这种就是循环调度器会在队列进行轮流提供服务。 -
IPv4
:网际协议的第四个版本,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IPv4 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无连接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交付。使用 32 位的地址。 -
IPv6
:网际协议的第六个版本,IPv6 的地址长度是 128 位,由于 IPv4 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 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
接口
:主机和物理链路之间的边界。 -
ARP 协议
:ARP 是一种解决地址问题的协议,通过 IP 位线索,可以定位下一个用来接收数据的网络设备的 MAC 地址。如果目标主机与主机不在同一个链路上时,可以通过 ARP 查找下一跳路由的地址。不过 ARP 只适用于 IPv4 ,不适用于 IPv6。 -
RARP
:RARP 就是将 ARP 协议反过来,通过 MAC 地址定位 IP 地址的一种协议。
-
代理 ARP
:用于解决 ARP 包被路由器隔离的情况,通过代理 ARP 可以实现将 ARP 请求转发给临近的网段。 -
ICMP 协议
:Internet 报文控制协议,如果在 IP 通信过程中由于某个 IP 包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到达目标主机,那么将会发送 ICMP 消息,ICMP 实际上是 IP 的一部分。
-
DHCP 协议
:DHCP 是一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又被称为即插即用协议或者零配置协议,使用 DHCP 就能实现自动设置 IP 地址、统一管理 IP 地址分配,实现即插即用。 -
NAT 协议
:网络地址转换协议,它指的是所有本地地址的主机在接入网络时,都会要在 NAT 路由器上讲其转换成为全球 IP 地址,才能和其他主机进行通信。 -
NAT 转换表
:和路由表类似,NAT 转换表记录了私有 IP 地址和公共 IP 地址的转换记录。 -
NAT 穿越
:NAT 穿越用来解决处于使用了 NAT 设备的私有 TCP/IP 网络中主机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 -
IP 隧道
:IP 隧道技术说的是由路由器把网络层协议封装到另一个协议中从而跨过网络传输到另外一个路由器的过程。 -
OSPF
:是根据 OSI 的 IS-IS 协议提出的一种链路状态型协议。这种协议还能够有效的解决网络环路问题。 -
BGP
:边界网关协议,这个协议将因特网中数以千计的 ISP 连接起来。 -
IGP
:内部网关协议,一般用于企业内部自己搭建的路由自治系统。 -
EGP
:外部网关协议,EGP 通常用于在网络主机之间相互交换路由信息。 -
RIP
:一种距离向量型路由协议,广泛应用于 LAN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