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杂记(十九)
刚考完试,什么都不想干,很奇怪的感觉,是胳膊明明可以使劲,但是拿起什么东西就有一种微妙的酸痒的感觉,促使着我的胳膊沉在了桌子上,放下了提起的笔。包括现在,我都只想让他自然垂下,但是我觉得这么好的时间,如果不干点什么不久浪费了么,于是脑子使唤的胳膊,指挥着我的手,在桌子上挪移。
今晚是看不进书了,硬着头皮看了几页《雪国》就丢下了。不是很能看得懂一部分日本文学,几年前读《源氏物语》看了几章确实是看不下去了。我感觉自己是无法接受那种平安时代(或者说任何时代)那种贵族复杂纷乱的情感生活,也不能接受那种不明了的,情感的纠葛。这种影影约约的感觉真的令人难受,也不像是青梅竹马一类的感觉。总之给我的感觉很不好。
尝试看了看之前的创世相关的内容,发现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小说、游戏、漫画、动画等,并没有从里面学到多少能自己独立地解释出来并使用的知识。而对于严肃的学术性读物,看起来很头疼,真的用的时候也想不起来,不知道有什么能快速积累知识并且建立起一个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体系。
哦对,1603年的今天是德川幕府建立的日子,可惜了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做掉了,不然平家后裔也许可以建立一回幕府(三个幕府好像都和源氏有关系,平家真惨。)
不想看东方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说真的,我感觉我并不“二次元”,不知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觉得我“二次元”,我只是看了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甚至还没说我“二次元”的多,我感到有些不理解。只是通过某些载体,看到一些忧郁的、欢乐的、沉重的、痛苦的或是一些其他什么东西而已,这个载体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元”,也可以是电视剧、雕塑、摄影作品等。何必非要戏称什么“三次元”“二次元”来划分界限,更有甚者相互攻讦,不能理解。哦以及,当我否认我是“二次元”的时候,便开口:“你只了解东方是吧”,然而我并不了解,对于东方大部分内容背后的文化考据和研究、设定的大体框架、作品里出现的各种符卡、甚至一些简单的幻想乡历史我也不能很好地说出,一些出版物我也没读过多少,我最多只能算是眼熟了东方,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停留在眼熟这个阶段,也没有说是为东方做出过什么一点微小的贡献,更不能说是一个 爱好者,因为我对东方并没有多喜欢,对我而言,它可以是“东方”,也可以是“西方”“南方”“东圆”“东球”之类的东西,我只是单纯喜欢那种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桃花源记就挺好)。“东方”的其他对我而言也许只是这种生活的附带品。
那么我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呢?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有点迷茫。所以不停地在尝试一些新的,感兴趣的东西,至少现在蛮喜欢学习(并非特指文化课内容,而是学任何东西)和创作的。不过目前创作哪一方面都走不通,水平都不太行,所以暂且放弃。于是经常学一些神奇的东西来放松(不过就如前文所说,并不能快速积累知识并学以致用)。好的一点是还在前进,但是并没有方向,所以指不定就掉进坑里了。希望能在掉进去之前早点认清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