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 李炳铁 和 李秉泉 两位老师 的 学术成果 的 评价
今天 先看到了 @全科学理论体系 李炳铁 老师 的 《意识是一种能势的信息状态》 https://tieba.baidu.com/p/7751439058 ,
刚才 下午 又 看到 @为牛顿力学翻案 李秉泉 老师 的 《李秉泉向网友们交心1》 https://tieba.baidu.com/p/7751868119 。
很高兴, 很 激动人心 。
两位 老师 的 成果 从 帖 中 的 言语 中 娟娟 道来, 又 不失些许豪迈, 如 春风拂面, 这 正应景了 我家 今天 的 天气, 阳光明媚, 春暖花开 。 这是 春天 的 气息 。 这是 科学 的 春天 。
《意识是一种能势的信息状态》 里 说 “我的这些研究发现,是不是很震撼?可以说整个学界都在地动山摇,原有的思辨性认识都错了,也只有我的拓变论给出了真实的答案。”
确实 是 地动山摇 , 不过 大家 也不用慌, 这是 科学 哲学 思想 思维 的 地动山摇, 是 好事, 哈哈 。
我前几天 在 《拓变论关于能势与关系存在》 https://tieba.baidu.com/p/7729221701 的 9 楼 这样 评论
地月关系 和 能势 的 关系 这个 发现 很了不起 ! 和 @不高人 配合一下 还能 碰撞出 更多 火花 。
李老师 已经 有 2 个 里程碑式 的 成果 了 :
1 空间 本体 自在之物 三维六向
2 地月关系 - 能势
能 - 势 进一步 发展, 就可以 更清晰 的 描绘出 宇宙 的 图景 和 物理学 的 图景 , 这是 一个 大的 突破, 会 促进 物理学 的 发展, 李老师 加油 !
今天(2022-03-08), 在 《意识是一种能势的信息状态》 的 1 楼, 李炳铁 老师 提出
意识是一种能势的信息状态
答案就来自于人的自我意识的机制机理,人的自我意识是活体人的本我与自我的相互确认,而人一旦活体不活了,建立在活体动物身体之上的这种能势状态也会随之消失,人的意识也就消失了。
动物身体与意识的确是两层建筑。一层建筑是物质性的基础建筑即动物身体,在动物身体基础建筑之上的是一种能势结构的建筑,而能势建筑所上演的就是信息状态的剧目内容了。
这 就是 能 - 势 的 进一步 发展, 也可以说 是 一个 新 的 里程碑 成果 。
这个 成果 “意识是一种能势的信息状态”, 这是 向 笛卡尔 二元论 的 回归 ? 还是 一元论 发展到 高级阶段 ? 期待 大家 热烈 的 探讨 。
我 前天(2022-03-06) 在 《李秉泉的心里话》 https://tieba.baidu.com/p/6368909484 的 20 楼 这样 评论
来了 反相吧 两年半, 终于看到了 李秉泉 老师 研究了 三十年, 喊了 十年 的 反相成果 。
很高兴 。
李老师 反相 的 思路 和 方法 是 对 的, 从 洛伦兹变换 可以 推导出 各种 矛盾错误 的 结果 。
李老师 的 反相成果 论文 富有价值, 可以看到, 李老师 对 洛伦兹变换 的 研究 很深入, 在 论文 中 提出多个 【首创】 命题, 对 洛伦兹变换 的 剖析 淋漓尽致, 让人直呼过瘾, 拍案叫绝 。
显然, 从 洛伦兹变换 可以 推导出 各种 矛盾错误 的 结果 是 因为 洛伦兹变换 本身 就是 错误 的 。 如果 李老师 进一步 证明 洛伦兹变换 为什么 是 错误 的, 就 更完整 了 。
今天(2022-03-08), 在 《李秉泉向网友们交心1》 的 2 楼, 李秉泉 老师 说
李秉泉是清醒的,李秉泉知道自己的发现的份量。敢不敢给自己的发现进行恰当的肯定是检验李秉泉是否敢于实事求是的尺度。李秉泉终于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勇敢前进。李秉泉现在已经给自己的发现作了相当高和相当恰当的评价。主要有:李秉泉认为自己的物理发现,是空前绝后的、惊天动地的、大破天荒的、属于无价之宝的、可以进入人类知识宝库的发现。这些物理发现,是对物理学的追本溯源和正本清源。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能够开辟物理学新纪元的。难道李秉泉提出的一系列的物理命题不具有这样的意义吗!?
让我们清点清点李秉泉至目前为止究竟公开发表了哪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反对相对论的命题和捍卫、补充、修改牛顿力学的命题以及为牛顿力学翻案的命题。
这 非常 激动人心 。
李炳铁 和 李秉泉 两位老师 将 让 世界 看到 中国式 的 科学, 中国式 的 科学 Style, Style 有 范式 、风格 、思想 、思维 、招式 的 意思 。
这个 Style 不仅仅 是 哲学 物理, 用在 数学 上, 用来 看待 当今 的 数学, 千年 的 数学, 也是 出世神兵, 无往不利 的 。
本文 已 发到了 《我对 李炳铁 和 李秉泉 两位老师 的 学术成果 的 评价》 https://tieba.baidu.com/p/7752368085 。
7 楼
@全科学理论体系
永动机 是 留给 其他网友 做的 。 (笑) @上帝之友sdzy @我的问我的梦1 @崔立同志
拓变论 是否 支持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
8 楼
回复 7 楼 @全科学理论体系
收到, 李老师 可以 将 7 楼 相关内容 整理 到 一个 楼层, 宇宙故事 就要 拉开序幕 了 。 @我的问我的梦1
李老师 说到 “并且,还有自动走向有序化的事物,也有很多呀,比如晶体。” ,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 能量 从 高 的 地方 流向 低 的 地方, 比如 太阳 光 照向 地球, 就是 能量 从 高 的 地方 流向 低 的 地方 , 地球 上 的 绿色植物 的 叶绿素 把 光能 转换为 化学能, 如果 我们 用 这个 化学能 去 做点什么, 也许不可避免的, 总有一部分 能量 要 变成 热能 耗散掉, 耗散 让 熵 增加 ; 当 有一天, 太阳 燃烧完了, 不再有 能量 从 太阳(能量高的地方) 流向 地球(能量低的地方), 这样, 地球 上 的 熵 会 一直 增加, 直到 全部都是 熵 。
不知 从什么时候起, 我偶尔会 想起这件事, 这件事 (这个原理 、过程) 想过 好几次 。
但 今天, 李老师 说到 晶体, 启发了我, 这件事 进一步 想通了 。
假设一 : 在一个 空间 里, 充满 热能, 处处 温度一样, 这样, 在 这个 空间 里 放一个 装置, 无论 这个 装置 如何 设计, 因为 温度 处处一样, 这个 装置 无法 将 热能 转换 为 其它 能量,比如 机械能 、电能 。
假设二 : 在 一个 空间 里, 充满 光子, 在 这个 空间 里 放 一盆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 的 叶绿素 可以 将 光子 转换 为 化学能, 这个 转换可以一直持续, 直到 把 空间 里 的 光子 全部 “吃掉” 。
假设二 里, 化学能 可以 再转换 为 光能, 而 光能 总是 可以 百分之百 的 被 叶绿素 “抓回来” 变成 化学能, 也就是说, 这个 孤立系统 里 总是可以保持 一定程度 的 有序状态, 熵 不会无限增加, 这就 违反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
当然 你会说, 化学能 转换 为 光能, 总会有 一部分 能量 不可避免 的 变成 热能 耗散, 这样 熵 还是会 持续 增加 。 这可以分 两方面 来说 :
1 我们 可以假想 一个 只有 光能 和 化学能 机械能 电能 …… 没有 热能 的 世界
2 就算有 热能, 且 各种能量 转换 时 总有 一部分 能量 变成 热能 耗散, 但 反过来应该看到, 只要 有 温度, 物质 总会 辐射 出 红外线, 红外线 也是 光子, 也可以 被 叶绿素 抓回来 。 当然 你会说 叶绿素 只吸收可见光, 不吸收红外线 。 但 理论上, 我们可以让 叶绿素 吸收各种 光子, 包括 红外线 紫外线 甚至 x 射线 γ 射线 。 而且 也有可能 让 红外线 去 激发 一些 原子 或 分子, 让 这些 原子 和 分子 吸收了 红外光子 的 能量 后 跃迁 发出 可见光光子 来, 再让 叶绿素 吸收 这些 可见光光子 。 等等 。
哈哈哈哈, 热力学定律 一天 要 被 推翻 好几次, 太好玩了 。
其实 从 这些事情 可以看出, 以前 的 人们 和 科学家 在 认识自然 时 比较 缺乏 系统观念, 认为 自然规律 就是 一些 简单公式 和 简单规律, 这些 简单公式 和 简单规律 就可以 组成 自然界 的 各种现象 。 这就 偏于 机械 和 片面 。 不过 这也是 人类 认识自然 的 一个 过程 和 阶段 吧 。
我 明天 会在 《与K歌之王的交流》 https://tieba.baidu.com/p/7745278545 里 发一些 内容, 也说到了 以前 的 人们 认为 物理学 可以 归结为 一些 简洁公式 。
热能, 只是 宇宙 的 一个 规则, 宇宙 有 很多规则, 这些 规则 组成系统, 这个 系统 的 可能性 可玩性 就 很丰富 。
我们做过 系统, 比如 工程系统, 软件系统, 游戏, 就知道, 系统 时常 会 冒出 一些 意外 的 可玩性, 这些 可玩性, 连 系统 的 设计者 也没有 预先想到 。 Bug 、漏洞 也是 可玩性 。
24 楼
回复 22 楼 23 楼 @为牛顿力学翻案
很高兴看到 李秉泉 老师 的 回复, 让 我们 一起 进步 ~
在 23 楼 里, 李老师 用了一个 数学技巧, 推导出 γV = nc , 这很有意思 。 但 23 楼 的 推论 “V 越 接近 c, γ 的 数值越大, 甚至可以达到 天文数字 的 天文数字 。 γV 可以是 c 的 天文数字倍 !” 似乎 暂时 还 不足够 说明 什么, 应该还有后招 。
8 楼 说 “我 明天 会在 《与K歌之王的交流》 https://tieba.baidu.com/p/7745278545 里 发一些 内容, 也说到了 以前 的 人们 认为 物理学 可以 归结为 一些 简洁公式 。”, 已发, 见 《与K歌之王的交流》 7 楼 。
如果 叶绿素 能 吸收 红外线, 那 到达 绝对零度 也是 可能 的 。 只要 物质 还有 温度, 就 辐射 红外光子, 叶绿素 吸收 红外光子, 直到 物质 的 热 为 0, 即 到达了 绝对零度 。
由此看来, 绝对零度 也 没什么 稀奇 , 只不过 是 原子 没有 热振动了, 原子 处于 一种 “清静” 的 状态, 一种 “稳定” 的 状态, 也许 有一些 奇妙 的 性质 。
热力学定律 又 被 推翻了 ? 这次 是 热力学第三定律 ?
今天(2022-03-12) 早上 吃 早点 时 看 @全科学理论体系 李炳铁 老师 的 《就是立此存照吧!》 https://tieba.baidu.com/p/7756304055 有感, 李炳铁 老师 的 哲学研究 会 为 21 世纪 的 哲学 发展 和 突破 做出贡献 。
21 世纪, 哲学 要 发展 和 突破, 需要 科学 的 帮助 。 或者说, 哲学 需要 像 科学一样 担负起 探索自然 和 认识世界 的 职责 。
但 另一方面, 哲学 也不必 和 现实世界 的 物理规律 绑定, 可以 自己 玩 自己 的, 就像 数学 。
我突然 觉得 叔本华 的 哲学 挺重要, 虽然 叔老 并没有 搞清楚 世界 和 人生 的 本源, 但 确实 摸到了边, 他 的 那个 “意志” 是 什么 他 自己 也 说不清楚, 但 他 的 著作 里 隐式 的 提出了 许多 世界 和 人生 的 问题, 后人 可以 去 尝试 回答 这些 问题 。
康德 自己 实践 和 向 人们 展示了 思辨 的 重要 和 理性 的 深刻 。
尼采 是 古龙 的 祖师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