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MySQL高可用主从复制简介


一 简介

1.1 概述

Mysql内建的复制功能是构建大型,高性能应用程序的基础。将Mysql的数据分布在多个系统之上,这种分布的机制,是通过将Mysql的某一台主机的数据复制到其它主机(slaves)上,并重新执行一遍来实现的。复制过程中一个服务器充当主服务器,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器充当从服务器。主服务器将更新写入二进制日志文件,并维护文件的一个索引以跟踪日志循环。这些日志可以记录发送到从服务器的更新。当一个从服务器连接主服务器时,它通知主服务器从服务器在日志中读取的最后一次成功更新的位置。从服务器接收从那时起发生的任何更新,然后封锁并等待主服务器通知新的更新。

二 技术原理

2.1 支持的复制类型

  • 基于语句的复制:在主服务器上执行的SQL语句,在从服务器上执行同样的语句。MySQL默认采用基于语句的复制,效率比较高,一旦发现没法精确复制时,   会自动选着基于行的复制。   
  • 基于行的复制:把改变的内容复制过去,而不是把命令在从服务器上执行一遍. 从mysql 5.0开始支持。
  • 混合类型的复制: 默认采用基于语句的复制,一旦发现基于语句无法精确的复制时,就会采用基于行的复制。

2.2 技术特点

MySQL复制技术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数据分布 (Data distribution)
  2. 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
  3. 备份(Backups)
  4. 高可用性和容错行(High availability and failover)

2.3 复制原理

  1. master将改变记录到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中(这些记录叫做二进制日志事件,binary log events);
  2. slave将master的binary log events拷贝到它的中继日志(relay log);
  3. slave重做中继日志中的事件,将改变反映它自己的数据。
详解: 第一步:master记录二进制日志 在每个事务更新数据完成之前,master在二进制日志记录这些改变。MySQL将事务串行的写入二进制日志,即使事务中的语句都是交叉执行的。在事件写入二进制日志完成后,master通知存储引擎提交事务。 第二步:slave将master的binary log拷贝到它自己的中继日志 首先,slave开始一个工作线程——I/O线程,I/O线程在master上打开一个普通的连接,然后开始binlog dump process。Binlog dump process从master的二进制日志中读取事件,如果已经跟上master,它会睡眠并等待master产生新的事件。I/O线程将这些事件写入中继日志。 第三步:SQL线程从中继日志读取事件 SQL slave thread(SQL从线程)处理该过程的最后一步。SQL线程从中继日志读取事件,并重放其中的事件从而更新slave的数据,使其与master中的数据一致,只要该线程与I/O线程保持一致。中继日志通常会位于OS的缓存中,所以中继日志的开销很小。 此外,在master中也有一个工作线程:和其它MySQL的连接一样,slave在master中打开一个连接也会使得master开始一个线程。复制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复制在slave上是串行化的,也就是说master上的并行更新操作不能在slave上并行操作。

三 常见架构

MySQL复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实现架构,常见的有:
  1. 一主一从,即一个主服务器和一个从服务器;
  2. 一主多从,即一个主服务器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从服务器;
  3. 主主互备,又称为双主互备,即两个MySQL服务器互相将对方作为自己的主服务器,同时作为对方的从服务器;
  4. 双主多从,即双主互备+多从。

四 相关原则

  • MySQL复制的各种部署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主服务器进行写操作;
  • 一个主服务器可以有多个从服务器;
  • 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都必须确保各自的服务器ID唯一;
  • 一个从服务器可以将其从主服务器获得的更新消息传递给其他的从服务器。
  参考互联网: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7325124/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