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ME(学习笔记四)—概念解读
1. 综述
NVMe over PCIe协议,定义了NVMe协议的使用范围、指令集、寄存器配置规范等。
- 名词解释
1.1.1 Namespace
Namespace是一定数量逻辑块(LB)的集合,属性在Identify Controller中的数据结构中定义。
1.1.2 Fused Operations
Fused Operations可以理解为聚合操作,只能聚合两条命令,并且这两条命令在队列中应保持相邻顺序。协议中只有NVM指令才有聚合操作。还需要保证聚合操作的两条命令读写的原子性,参考Compare and Write例子。
1.1.3 指令执行顺序
除了聚合操作(Fused Operations),每一条SQ中的命令都是独立的,不必考虑RAW等数据相关问题,即使考虑,也是host应该解决的问题。
1.1.4 写单元的原子性
控制器需要支持写单元的原子性。但有时也能通过host配置Write Atomicity feature,减小原子性单元的大小,提高性能。
1.1.5 元数据
数据的额外信息,相当于提供校验功能。可选的方式。
1.1.6 仲裁机制
用来选择下一次执行的命令的SQ的机制,三种仲裁方式:
- RR(每个队列优先级相同,轮转调度)
- 带权重的RR(队列有4种优先级,根据优先级调度)
- 自定义实现
1.1.7 逻辑块(LB)
NVMe定义的最小的读写单元,2KB、4KB……,用LBA来标识块地址,LBA range则表示物理上连续的逻辑块集合。
1.1.8 Queue Pair
由SQ(提交队列)与CQ(完成队列)组成,host通过SQ提交命令,NVMe Controller通过CQ提交完成命令。
1.1.9 NVM 子系统
NVM子系统包括控制器、NVM存储介质以及控制器与NVM之间的接口。
1.2 NVMe SSD
1.2.1基本架构
整体来看,NVMe SSD可以分为三部分,host端的驱动(NVMe官网以及linux、Windows已经集成了相应的驱动)、PCIe+NVMe实现的控制器以及FTL+NAND Flash的存储介质。

1.2.2 NVMe控制器
NVMe控制器实质上为DMA + multi Queue,DMA负责数据搬运(指令+用户数据),多队列负责发挥闪存的并行能力。

2. PCIe寄存器配置
NVMe over PCIe,通过利用PCIe总线实现数据交互的功能,实现对物理层的抽象功能。
2.1 PCIe总线的基本结构
PCIe总线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处理层(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通过包来转发数据。NVMe协议定义的内容相当于PCIe的上一层应用层,处于应用层。PCIe给NVMe提供了底层的抽象。
NVMe SSD相当于一个PCIe的端设备(EP)。

2.2寄存器配置
在协议中主要定义了PC header、PCI Capabilities和PCI Express Extended Capabilities三部分内容。
具体在host内存中会占有4KB,结构如下:

2.2.1 PCI header
PCI header有两种类型,type0表示设备,type1表示桥。NVMe 控制器属于EP,所以定义为type0的类型。共64KB,如下图:

2.2.2 PCI Capabilities
这里配置了PCI Capbilities,包括电源管理、中断管理(MSI、MSI-X)、PCIe Capbilities。
2.2.3 PCI Express Extended Capabilities
这里配置有关错误恢复等高级功能。
3.NVMe寄存器配置
3.1 寄存器定义
NVMe寄存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定义了Controller整体属性,一部分用来存放每组队列的头尾DB寄存器。
- CAP——控制器能力,定义了内存页大小的最大最小值、支持的I/O指令集、DB寄存器步长、等待时间界限、仲裁机制、队列是否物理上连续、队列大小;
- VS——版本号,定义了控制器实现NVMe协议的版本号;
- INTMS——中断掩码,每个bit对应一个中断向量,使用MSI-X中断时,此寄存器无效;
- INTMC——中断有效,每个bit对应一个中断向量,使用MSI-X中断时,此寄存器无效;
- CC——控制器配置,定义了I/O SQ和CQ队列元素大小、关机状态提醒、仲裁机制、内存页大小、支持的I/O指令集、使能;
- CSTS——控制器状态,包括关机状态、控制器致命错误、就绪状态;
- AQA——Admin 队列属性,包括SQ大小和CQ大小;
- ASQ——Admin SQ基地址;
- ACQ——Admin CQ基地址;
- 1000h之后的寄存器定义了队列的头、尾DB寄存器。
3.2 寄存器理解
- CAP寄存器标识的是Controller具有多少能力,而CC寄存器则是指当前Controller选择了哪些能力,可以理解为CC是CAP的一个子集;如果重启(reset)的话,可以更换CC配置;
- CC.EN置一,表示Controller已经可以开始处理NVM命令,从1到0表示Controller重启;
- CC.EN与CSTS.RDY关系密切,CSTS.RDY总是在CC.EN之后由Controller改变,其他不符合执行顺序的操作都将产生未定义的行为;
- Admin队列有host直接创建,AQA、ASQ、ACQ三个寄存器标识了Admin队列,而其他I/O队列则有Admin命令创建(eg,创建I/O CQ命令);
- Admin队列的头、尾DB寄存器标识为0,其他I/O队列标识由host按照一定规则分配;只有16bit的有效位,是因为队列深度最大64K。
4.内存数据结构
4.1 SQ与CQ的详细定义
4.1.1 空队列

4.1.2 满队列
判断队列满可以有多种方法,协议中规定的是头指针比尾指针大一,所以队列满时,空余一个元素。

4.1.3 队列性质
1. 队列大小有16bit,最小队列大小为2个元素(因为满队列的定义方式,所以最小为2个元素),对于I/O队列,最大队列大小为64k;对于Admin队列,最大队列为4k;
2. QID来标识唯一ID,16bit,由host分配;
3. host可以修改队列优先级(如果支持的话),共四级,U、H、M、L;
4.2 仲裁机制
4.2.1 RR
RR仲裁,Admin SQ与I/O SQ优先级相同,控制器每次可以选择一个队列中的多个命令(Arbitration Burst setting)。

4.2.2 带有优先权的RR
有3个严格的优先权,Priority1 > Priority2 > Priority3,在这三个优先级队列中,高优先级的队列中如果有命令,则优先执行(非抢占式)。

4.2.3 其他仲裁方式
Vendor Specific。
4.3 数据寻址方式(PRP和SGL)
4.3.1 PRP
NVMe把Host的内存分为页的集合,页的大小在CC寄存器中配置,PRP是一个64位的内存物理地址指针,结构如下:

最后两位为0,指四字节对齐;(n:2)位表示页内内偏移。
举个例子,内存页大小位4KB,则(11:2)表示页内偏移。
PRP寻址有两种方式,直接用PRP指针寻址,通过PRP List寻址。当使用PRP List寻址时,偏移必须为0h,每一个PRP条目表示一个内存页,如下:

Admin命令的数据地址只能采取PRP的方式,I/O命令的数据地址既可以采取PRP的方式,又可以采取SGL的方式。Host在命令中会告诉Controller采用何种方式。具体来说,如果命令当中DW0[15:14]是0,就是PRP的方式,否则就是SGL的方式。
命令的Dword6~Dword9只定义了PRP1、PRP2两个数据指针,通过PRP条目可以指向PRP List。如下图:

在上面的例子中,PRP1直接指向内存页,PRP2指向PRP List存在的地址,在PRP List中存有数据的真正的地址。
更详细的说:
协议中PRP Entry是一个指向物理内存页的指针。PRP被用作NVMe Controller和PC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PRPEntry是固定大小的(8B)。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PRP Entry 为PRP指针,PRP List为PRP列表指针,示意图如下:


根据每次传输数据的大小,以及PRP指针的偏移(offset)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4.3.2 SGL
SGL是另外一种索引内存的数据结构。SGL由若干个SGL段组成,SGL段又由若干个SGL描述符组成,所以SGL描述符是SGL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
目前定义的SGL描述符有6种:
- SGL 数据描述符,用来索引数据块地址,host内存;
- SGL 垃圾数据描述符,用来索引无用数据;
- SGL 段描述符,用来索引下一个SGL段;
- SGL 最后一个段描述符,用来索引最后一个SGL段;
- keyed SGL 数据描述符;
- Transport SGL 数据描述符;

在上面SGL例子中,共有3个SGL段,用到了4种SGL描述符。Host需要往SSD中读取13KB的数据,其中真正只需要11KB数据,这11KB的数据需要放到3个大小不同的内存中,分别是:3KB,4KB和4KB。
4.3.3 比较PRP与SGL
无论是PRP还是SGL,本质都是描述内存中的一段数据空间,这段数据空间在物理上可能连续的,也可能是不连续的。Host在命令中设置好PRP或者SGL,告诉Controller数据源在内存的什么位置,或者从闪存上读取的数据应该放到内存的什么位置。
SGL和PRP本质的区别在于,一段数据空间,对PRP来说,它只能映射到一个个物理页,而对SGL来说,它可以映射到任意大小的连续物理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能够描述更大的数据空间。如下图:

5. NVMe协议定义的命令
5.0 命令执行过程
命令由host提交到内存中的SQ队列中,更新TDBxSQ后,NVMe控制器通过DMA的方式将SQ中的命令(怎么取,如何取,取多少,因设计而异)取到控制器缓冲区,执行命令;执行完成后,根据执行状态,组装完成命令,仍然通过DMA的方式将完成命令写入内存CQ的队列中;NVMe控制器通过MSI-X中断方式通知host已完成命令;最后,host处理CQ命令,更新控制器中HDBxCQ,标识着命令真正完成。
5.1 命令分类
命令分为Admin指令与NVM指令(I/O指令)。
Admin指令只能提交到Admin Controller中,主要负责管理NVMe控制器,也包含对NVM的一些控制指令。
NVM 指令只能提交到I/O Controller中,主要负责完成数据的传输。
在1.0e版本中,Admin指令有15条(3条与NVM相关),NVM指令有6条;在1.3d版本中,Admin指令有15条(3条与NVM相关),NVM指令有11条。
5.2 命令通用格式
命令均为64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某些字段根据命令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义。
Dword0 | CID、传输方式、聚合操作、操作码 |
1 | NID(命名空间ID) |
2 | 保留 |
3 | 保留 |
4、5 | 元数据指针(MPTR) |
6-9 | 数据指针(DPTR) |
10-15 | 根据命令指定 |
完成命令同样具有相同的格式,某些字段根据命令的不同有不同的定义。
Dword0 | 根据命令指定 |
1 | 保留 |
2 | SQID、SQ头指针 |
3 | 状态域、P位、CID |
5.3 Admin 指令
Admin指令与NVM指令根据放置的的队列组(Queue Pair)来区分,Admin指令在Admin CQ与SQ里,NVM指令在I/O CQ与SQ里。
通过Dword0中的8位操作码定义不同指令,注意并不是绝对的顺序增加(eg,没有03h)。每一种指令都对应有其完成命令,通过SQID(提交队列ID)+CID(命令ID)唯一标识完成的命令。
操作码 | 指令 | 作用 |
00h | 删除I/O SQ, | 释放SQ空间 |
01h | 创建 I/O SQ, | 保存host分配给SQ的地址、队列优先权、队列大小 |
02h | 获取日志, | 返回所选日志页于缓冲区 |
04h | 删除 I/O CQ, | 释放CQ空间 |
05h | 创建 I/O CQ, | 保存host分配给CQ的地址、中断向量、队列大小等 |
06h | Identify | 返回关于controller与namespace能力和状态的数据结构(2k字节) |
08h | 撤销, | 用来撤销之前完成的指令,best-effort |
09h | 设置features | 根据FID设置相应的features |
0Ah | 获取 features, | 根据FID返回队列数量、仲裁信息等 |
0Ch | 异步事件请求, | Controller向host报告运行信息(error or health) |
10h | 固件激活, | 验证下载的镜像,提交到Firmware Slot(1-7)中 |
11h | 固件镜像下载, | 下载固件镜像 |
Note:
- Admin队列是通过配置ASQ等寄存器创建的
- 先创建CQ再创建SQ
5.4 NVM指令
NVMe控制器读写的最小单元是LB,层次图如下:

NVM指令与Admin指令结构完全相同,也是通过Dword0中的8位操作码来定义不同指令。
操作码 | 指令 | 作用 |
00h | Flush | 将数据(和元数据)提交到NVM中,所有命令都要执行 |
01h | Write | 将数据(和元数据)写入NVM中 |
02h | Read | 读NVM中的数据(和元数据) |
04h | Wirte Uncorrectable | 标记无效数据块 |
05h | Compare | 比较从NVM端读出的数据和比较数据缓冲区的数据 |
09h | Dataset Management | 标识一定范围数据的特点,eg,频繁读、频繁写(提升性能) |
6 控制器结构
控制器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类,I/O、Admin和Discovery。

在实现过程中,Admin 控制器只有一个,负责管理控制器及其他控制功能。控制器只是抽象的概念,应用于具体的实现中,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模块,也可能多个模块。
控制器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对NVMe定义命令的翻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状态控制等功能。
6.1 命令执行过程
1. host将命令(1条或者多条)写入提前分配好的SQ中;
2. 更新对应SQ的DB寄存器;
3. NVMe控制器取SQ中命令(通过HDB和TDB可以判断是否有未完成命令);
4. NVMe控制器执行命令;
5. NVMe 控制器在命令完成后,将完成命令(可能执行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都会返回完成命令)写入host内存SQ对应的CQ中;
6. NVMe 控制器根据实现的中断方式,提醒host命令已完成;
7. host响应中断,处理完成命令;
8. host 更新对应CQ的DB寄存器。

6.2 重启(Reset)
6.2.1 Controller level
Controller重启可能发生在PCIe总线重启、PCI重启、控制器CC.EN从1到0重启。当重启发生时:
- 所有的I/O SQ和CQ都被删除;
- 所有未完成的指令(Admin和I/O)应该执行撤销操作;
- Controller处于idele状态,CSTS.RDY清0;
- AQA、ASQ、ACQ不受影响。
重启后,host操作:
- 更新寄存器状态;
- 将CC.EN置1;
- 等待CSTS.RDY置1;
- 使用Admin命令配置Controller;
- 创建I/O CQ和SQ;
- 执行正常的I/O指令。
6.2.2 Queue level
队列水平的重启,即,删除该队列,再重新创建一个新队列。删除队列的时候,host应该保证队列处于idle状态(所有命令均已完成——接收到了完成命令),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CQ接收不到提交命令的完成命令。
6.3中断
在Controller完成SQ命令后,根据执行状态,将结果组装成完成命令写入CQ中,Controller通过中断机制通知Host处理完成命令。
NVMe协议中支持的中断方式有4种,pin-based、Single MSI、Multi-message MSI和MSI-X,协议推荐采用MSI-X中断方式,能够支持更多的中断向量(2K)。
MSI-X允许每一个CQ发送自己的中断信息(相比于发一条中断信息提醒全部CQ队列有很大的优势)。在产生MSI-X中断信息前,需要检查该中断在相应寄存器种不被屏蔽。
6.4 Controller初始化
Controller的初始化过程:
- 设置PCI和PCIe寄存器;
- 等待CSTS.RDY变为;
- 配置AQA、ASQ、ACQ寄存器;
- 配置CC寄存器;
- 将CC.EN置1;
- 等待CSTS.RDY置1
- Host通过Identify命令,确定Controller的数据结构、确定Namespace的数据结构;
- Host通过get features(协议中是set features,待研究)获取I/O SQ和CQ信息,然后配置中断机制;
- Host分配适当的I/O CQ、SQ队列;
- 如果Host希望获取Controller的错误或健康信息,可以添加异步事件请求命令。
6.5 Controller 关机
正常关机:
- Host停止提交新的I/O命令,但允许未完成的命令继续完成;
- Host删除所有I/O SQ,删除所有SQ队列后,所有未完成的命令将被撤销;
- Host删除所有I/O CQ;
- Host将CC.SHN置01b,表示正常关机;关机程序完成时,将CSTS.SHST置10b。
突然关机:
- Host停止提交新的I/O命令;
- Host将CC.SHN置10b,表示突然关机;关机程序完成时,将CSTS.SHST置10b
6.5 host端命令实例
6.5.1创建命令

6.5.2处理完成命令

6.6 NVMe与PCIe交互实例(分析包结构)
以Host发出read命令为例。
- Host准备了一个Read命令给SSD:

分析该包,Host需要从起始LBA 0x20E0448(SLBA)上读取128个DWORD (512字节)的数据,读到哪里去呢?PRP1给出内存地址是0x14ACCB000。这个命令放在编号为3的SQ里 (SQID = 3),CQ编号也是3 (CQID = 3)
- Host通过写SQ的Tail DB,通知Controller来取命令:

上图中,上层是NVMe层,下层是PCIe传输层的TLP。Host想往SQ Tail DB中写入的值是5。PCIe是通过一个Memory Write TLP来实现Host写CQ的Tail DB的。该Tail DB寄存器映射在Host的内存地址为F7C11018,由于NVMe 的寄存器映射到了Host内存中,所以可以根据这个地址写入寄存器值。
- SSD收到通知,去Host端的SQ中取指。

PCIe是通过发一个Memory Read TLP到Host的SQ中取指的。可以看到,PCIe需要往Host内存中读取16个DWORD的数据(一个NVMe指令大小),
- SSD执行读命令,把数据从闪存中读到缓存中,然后把数据传给Host:

SSD是通过Memory write TLP 把Host命令所需的128个DWORD数据写入到Host命令所要求的内存中去。SSD每次写入32个DWORD,一共写了4次。
- SSD往Host的CQ中返回状态:

SSD是通过Memory write TLP 把16个字节的命令完成状态信息写入到Host的CQ中。
- SSD采用中断的方式告诉Host去处理CQ:

上图使用的是MSI-X中断方式。这种方式将中断信息和正常的数据信息一样,PCIe打包把中断信息告知Host。SSD还是通过Memory Write TLP把中断信息告知Host,这个中断信息长度是1DWORD。
- Host处理相应的CQ
- Host处理完相应的CQ后,需要更新SSD端的CQ Head DB告知SSD处理
完成:

Host还是通过Memory Write TLP更新SSD端的CQ Head DB。
该过程完整的包流程如下:

7. NVMe features
7.1 固件(Firmware)更新过程
1. 将固件下载到Controller中(使用 Firmware Image Download命令);
2. Host提交Firmware Activate命令(也可以激活之前版本的Controller镜像);
3. Controller reset;
4. reset完成后,Host重新初始化Controller,包括Host重新分配I/O队列,与reset步骤相同。
7.2 元数据(Metadata)传输
元数据的使用并没有强制规定,最经常的使用方法是用做端到端数据的保护信息。有两种传输元数据的方式,一种可以作为LB数据块的一部分,如下图:

另一种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逻辑块传输,如下图:

7.3 端到端的数据保护
端到端,一端指主机的内存空间,一端指闪存空间(NVM)。数据传输的两个环节如下图:
2

1
数据在PCIe上传输的时候,由于信道噪声的存在(说白了就是存在干扰),可能导致数据出错;另外,Controller闪存之间,数据也可能发生错误。采用元数据进行数据的保护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充当保护数据角色的元数据结构如下:

其中,Guard为16bit的CRC校验码,Application Tag与LBAT相关,Reference Tag将用户数据和地址(LBA)相关联。下图为以512bytes的数据块为例:

那么按照排列组合,共有四种保护情况(1带2带、1不带2不带、1带2不带、1不带2带)。但由于协议中控制保护信息的只有两个字段(1. 是否采用保护 2. PRACT位),只有三种情况,如下图(是以写命令为例,读命令相同):
转载于:NVMe解读 - 知乎 (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