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日记(五)
元组
- 定义:元组和列表非常相似,元组是固定了的列表,定义后的元组内容不可再进行修改,不能随意插入或删除元素
- 创建和访问元组
创建元组的方法和创建列表相似,创建元组用()进行创建;
访问元组的方法和访问列表相同,都是利用索引进行访问;
修改元组的元素会报错。
-
>>> tuple1=(1,2,3,4,5,6) >>> tuple1 (1, 2, 3, 4, 5, 6) >>> tuple1[3] 4 >>> tuple1[3:] (4, 5, 6) >>> tuple1[::-1] (6, 5, 4, 3, 2, 1) >>> tuple1[2]=6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 line 1, in tuple1[2]=6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值得注意的是标识元组的不是'()'而是 ' ,',当创建的元组只包含一个元素的话要在元素后面加一个' ,'否则创建的是整型变量而不是元组;
创建空元组的方法和创建空列表相同。
-
>>> tuple1=(1) >>> type(tuple1)
>>> tuple1=1,2,3 >>> type(tuple1) >>> tuple2=() >>> type(tuple2) >>> tuple3=1, >>> type(tuple3) >>> 8*(8) #乘号 64 >>> 8*(8,) #重复操作符 (8, 8, 8, 8, 8, 8, 8, 8)
-
更新和删除元组
此处的更新和删除指的并不是对原始元组进行更新和删除,而是将原元组切片拷贝再进行拼接操作,原来的元组没变,只是没有了标签;
直接删除元组里的元素是不能实现的,可以进行切片间接“删除”,或者通过del 删除整个元组(较少使用)。
-
>>> d=('yyl','bian','fu','po') >>> d ('yyl', 'bian', 'fu', 'po') >>> d=d[:2]+('da',)+d[2:] #注意增加的单个元组后面要加逗号 >>> d ('yyl', 'bian', 'da', 'fu', 'po')
- 元组常见操作
1、拼接操作+:可用+将元组拼接在一起,注意+拼接的数据类型要一致
2、重复操作符*:可用*对元组进行重复操作,例如d*8代表把元组d重复8遍
3、成员操作符in/not in也可用于元组
4、逻辑操作符:and、or
5、关系操作符:<、>、=、<=、>=
习题:
1、请用一句话描述什么是列表?再用一句话描述什么是元组?
答:列表:一个大仓库,你可以随时往里边添加和删除任何东西。
元组:封闭的列表,一旦定义,就不可改变(不能添加、删除或修改)。
2、什么情况下你需要使用元组而不是列表?
答: 当我们希望内容不被轻易改写的时候,我们使用元组(把权力关进牢笼)。当我们需要频繁修改数据,我们使用列表。
3、当元组和列表掉下水,你会救谁?
答: 列表提供了比元组更丰富的内置方法,这相当大的提高了编程的灵活性。回头来看下元组,元组固然安全,但元组一定创建就无法修改(除非通过新建一个元组来间接修改,但这就带来了消耗),而我们人是经常摇摆不定的,所以元组只有在特殊的情况才用到,平时还是列表用的多
4、将内置方法与注释连接,并圈出元组可以使用的方法
5、创建一个元组,什么情况下逗号和小括号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
在拼接只有一个元素的元组的时候,例如我们课上举的例题: >>> temp = (‘小甲鱼’, ‘黑夜’, ‘迷途’, ‘小布丁’) 如果我想在“黑夜”和“迷途”之间插入“怡静”,我们应该: >>> temp = temp[:2] + (‘怡静’,) + temp[2:] x, y, z = 1, 2, 3 请问x, y, z是元组吗? 答: 所有的多对象的、逗号分隔的、没有明确用符号定义的这些集合默认的类型都是元组,自己在IDLE中键入以下代码,并体会一下: >>> x, y, z = 1, 2, 3 >>> type(x)
>>> h = x, y, z >>> type(h) >>>
总结:
- 元组:不可改变的
- 访问元组的方式与列表无异
- 元组的标志性符号不是小括号,而是逗号,所以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
>>> temp = (1) >>> type(temp)
>>> temp = 1,2,3 >>> type(temp) >>> 8 * (8) 64 >>> 8 * (8,) (8, 8, 8, 8, 8, 8, 8, 8) >>> - 可以对元组进行操作的操作符:
拼接操作符:+
重复操作符:*
成员操作符:in/ not in
关系操作符:> <
逻辑操作符:and or -
拼接 >>> temp1 = (1,2,3) >>> temp2 = (4,5,6) >>> temp3 = temp1 + temp2 >>> temp3 (1, 2, 3, 4, 5, 6) >>> temp4 = temp3 + (7,8,) >>> temp4 (1, 2, 3, 4, 5, 6, 7, 8) 成员 >>> 2 in temp4 True 关系 >>> temp5 = (4,5,6) >>> temp6 = (5,4,3) >>> temp5 > temp6 False >>>
-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如下实例:
-
>>> temp = ("小鸡","小鸭","小猪") >>> temp = temp[:2] + ("小甲鱼",) + temp[2:] >>> temp ('小鸡', '小鸭', '小甲鱼', '小猪') >>>
-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删除的,但我们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整个元组,如下实例:
-
>>> del temp >>> temp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 line 1, in temp NameError: name 'temp' is not defined >>> 实际在日常使用中,很少使用del去删除整个元组,因为Python的回收机制会在这个元组不再被使用到的时候自动删除。
- 元组的内置函数:
比较两个元组的元素:operator.eq(temp1,temp2)
(前提需import operator)
计算元组元素个数:len(temp1)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max(temp1)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min(temp1)
将列表转换为元组:tuple(list1)
- 元组的方法:
index:这个方法返回某个参数在元组中的位置
count:这个方法用来计算某个参数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 元组的内置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