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用例图复习
用例图:表示一个系统中用例与参与者关系之间的图,描述了系统中相关的用户和系统对不同用户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主要元素包括:参与者、用例、以及元素间的关系
参与者:位于系统外部,系统边界之外,可以认为是外部对象相对于系统而言所扮演的角色的抽象。表示法:一个小人下面是名字。人、其他系统、硬件设备、时钟均为参与者!
确定参与者:1.为系统提供输入的人或事物 2.接收系统输出的人或事物 3.需要接入的第三方系统或设备 4.时间是否会触发某些事件 5.负责支持或维护系统中信息的人
参与者具备的基本特征:1.系统边界外 2.直接且主动的向系统发出动作并获得反馈
参与者的泛化:子类指向父类。
用例:位于系统内部,用例是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功能。
用例的表示法:用椭圆形表示,名称可以在内部或者下面。
用例与参与者:关联关系。如果箭头指向用例。表明参与者发起用例,即用例的主参与者;如果没有箭头或者箭头直线参与者,则表示用例与外部服务参与者或外部接收参与者之间有交互,即用例的次参与者。
用例的特征:1.动宾短语 2.相对独立 3.参与者启动 4.要有可观测的执行结果 5.一个用例是一个单元
用例的粒度:指的是用例组织信息的方式和细化程度,粒度大,功能大。
关系:
参参:泛化 参用:关联 用用:泛化、依赖
用例之间的关系:泛化、依赖。
依赖关系:
1.包含:一个用例可以包含其他用例,表示为:一个虚线箭头附加上include的构造型,箭头从"父类指向子类"(基用例指向包含用例)。包含是一定发生的!!
2.扩展:一个用例对另一个用例行为的增强(子类指向父类)扩展是有可能发生的!!在某种情况下发生 表示为:虚线附加上extend构造型。
用例规约:一般包括:用例名称、用例编号、参与者、用例描述、触发器、基本事件流(1. 2. 3. 4. …)、扩展事件流(A-2 A-3 A-4 …)、前置条件、后置条件、结论、补充约束。补充约束又分为:数据需求(D-1 D-2 D-3 …)、业务规则(B-1 B-2 B-3 …)、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