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字总结 Redis 常见面试题&知识点
以下内容来源于于我开源的 JavaGuide (Java学习&&面试指南,Github 130k star,370人共同参与爱完善), 万字总结,质量有保障!
这篇文章最早写于2019年,经过不断完善,内容也更全面了,里面的很多内容也被很多人参考借鉴。
Redis 基础
什么是 Redis?
Redis 是一个基于 C 语言开发的开源数据库(BSD 许可),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 Redis 的数据是存在内存中的(内存数据库),读写速度非常快,被广泛应用于缓存方向。并且,Redis 存储的是 KV 键值对数据。
为了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Redis 内置了多种数据类型实现(比如 String、Hash、Sorted Set、Bitmap)。并且,Redis 还支持事务 、持久化、Lua 脚本、多种开箱即用的集群方案(Redis Sentinel、Redis Cluster)。
Redis 没有外部依赖,Linux 和 OS X 是 Redis 开发和测试最多的两个操作系统,官方推荐生产环境使用 Linux 部署 Redis。
个人学习的话,你可以自己本机安装 Redis 或者通过 Redis 官网提供的在线 Redis 环境来实际体验 Redis。
全世界有非常多的网站使用到了 Redis ,techstacks.io 专门维护了一个使用 Redis 的热门站点列表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Redis 为什么这么快?
Redis 内部做了非常多的性能优化,比较重要的主要有下面 3 点:
- Redis 基于内存,内存的访问速度是磁盘的上千倍;
-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设计开发了一套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型,主要是单线程事件循环和 IO 多路复用(Redis 线程模式后面会详细介绍到);
- Redis 内置了多种优化过后的数据结构实现,性能非常高。
下面这张图片总结的挺不错的,分享一下,出自 Why is Redis so fast? 。
分布式缓存常见的技术选型方案有哪些?
分布式缓存的话,比较老牌同时也是使用的比较多的还是 Memcached 和 Redis。不过,现在基本没有看过还有项目使用 Memcached 来做缓存,都是直接用 Redis。
Memcached 是分布式缓存最开始兴起的那会,比较常用的。后来,随着 Redis 的发展,大家慢慢都转而使用更加强大的 Redis 了。
另外,腾讯也开源了一款类似于 Redis 的分布式高性能 KV 存储数据库,基于知名的开源项目 RocksDB 作为存储引擎 ,100% 兼容 Redis 协议和 Redis4.0 所有数据模型,名为 Tendis。
关于 Redis 和 Tendis 的对比,腾讯官方曾经发过一篇文章:Redis vs Tendis:冷热混合存储版架构揭秘 ,可以简单参考一下。
从这个项目的 Github 提交记录可以看出,Tendis 开源版几乎已经没有被维护更新了,加上其关注度并不高,使用的公司也比较少。因此,不建议你使用 Tendis 来实现分布式缓存。
说一下 Redis 和 Memcached 的区别和共同点
现在公司一般都是用 Redis 来实现缓存,而且 Redis 自身也越来越强大了!不过,了解 Redis 和 Memcached 的区别和共同点,有助于我们在做相应的技术选型的时候,能够做到有理有据!
共同点 :
- 都是基于内存的数据库,一般都用来当做缓存使用。
- 都有过期策略。
- 两者的性能都非常高。
区别 :
- Redis 支持更丰富的数据类型(支持更复杂的应用场景)。Redis 不仅仅支持简单的 k/v 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 list,set,zset,hash 等数据结构的存储。Memcached 只支持最简单的 k/v 数据类型。
- Redis 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而 Memcached 把数据全部存在内存之中。
- Redis 有灾难恢复机制。 因为可以把缓存中的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
- Redis 在服务器内存使用完之后,可以将不用的数据放到磁盘上。但是,Memcached 在服务器内存使用完之后,就会直接报异常。
- Memcached 没有原生的集群模式,需要依靠客户端来实现往集群中分片写入数据;但是 Redis 目前是原生支持 cluster 模式的。
- Memcached 是多线程,非阻塞 IO 复用的网络模型;Redis 使用单线程的多路 IO 复用模型。 (Redis 6.0 引入了多线程 IO )
- Redis 支持发布订阅模型、Lua 脚本、事务等功能,而 Memcached 不支持。并且,Redis 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
- Memcached 过期数据的删除策略只用了惰性删除,而 Redis 同时使用了惰性删除与定期删除。
相信看了上面的对比之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选择使用 Memcached 来作为自己项目的分布式缓存了。
为什么要用 Redis/为什么要用缓存?
下面我们主要从“高性能”和“高并发”这两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高性能
假如用户第一次访问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的话,这个过程是比较慢,毕竟是从硬盘中读取的。但是,如果说,用户访问的数据属于高频数据并且不会经常改变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很放心地将该用户访问的数据存在缓存中。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那就是保证用户下一次再访问这些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了。操作缓存就是直接操作内存,所以速度相当快。
高并发
一般像 MySQL 这类的数据库的 QPS 大概都在 1w 左右(4 核 8g) ,但是使用 Redis 缓存之后很容易达到 10w+,甚至最高能达到 30w+(就单机 Redis 的情况,Redis 集群的话会更高)。
QPS(Query Per Second):服务器每秒可以执行的查询次数;
由此可见,直接操作缓存能够承受的数据库请求数量是远远大于直接访问数据库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把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转移到缓存中去,这样用户的一部分请求会直接到缓存这里而不用经过数据库。进而,我们也就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并发。
Redis 除了做缓存,还能做什么?
- 分布式锁 : 通过 Redis 来做分布式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基于 Redisson 来实现分布式锁。关于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的详细介绍,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分布式锁详解 。
- 限流 :一般是通过 Redis + Lua 脚本的方式来实现限流。相关阅读:《我司用了 6 年的 Redis 分布式限流器,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 消息队列 :Redis 自带的 list 数据结构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队列使用。Redis 5.0 中增加的 Stream 类型的数据结构更加适合用来做消息队列。它比较类似于 Kafka,有主题和消费组的概念,支持消息持久化以及 ACK 机制。
- 复杂业务场景 :通过 Redis 以及 Redis 扩展(比如 Redisson)提供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完成很多复杂的业务场景比如通过 bitmap 统计活跃用户、通过 sorted set 维护排行榜。
- ......
Redis 可以做消息队列么?
Redis 5.0 新增加的一个数据结构 Stream
可以用来做消息队列,Stream
支持:
- 发布 / 订阅模式
- 按照消费者组进行消费
- 消息持久化( RDB 和 AOF)
不过,和专业的消息队列相比,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比如消息丢失和堆积问题不好解决。因此,我们通常建议是不使用 Redis 来做消息队列的,你完全可以选择市面上比较成熟的一些消息队列比如 RocketMQ、Kafka。
相关文章推荐:Redis 消息队列的三种方案(List、Streams、Pub/Sub)。
如何基于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
关于 Redis 实现分布式锁的详细介绍,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分布式锁详解 。
Redis 数据结构
Redis 常用的数据结构有哪些?
- 5 种基础数据结构 :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Set(集合)、Hash(散列)、Zset(有序集合)。
- 3 种特殊数据结构 :HyperLogLogs(基数统计)、Bitmap (位存储)、Geospatial (地理位置)。
关于 5 种基础数据结构的详细介绍请看这篇文章:Redis 5 种基本数据结构详解。
关于 3 种特殊数据结构的详细介绍请看这篇文章:Redis 3 种特殊数据结构详解。
String 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 常规数据(比如 session、token、、序列化后的对象)的缓存;
- 计数比如用户单位时间的请求数(简单限流可以用到)、页面单位时间的访问数;
- 分布式锁(利用
SETNX key value
命令可以实现一个最简易的分布式锁); - ......
关于 String 的详细介绍请看这篇文章:Redis 5 种基本数据结构详解。
String 还是 Hash 存储对象数据更好呢?
- String 存储的是序列化后的对象数据,存放的是整个对象。Hash 是对对象的每个字段单独存储,可以获取部分字段的信息,也可以修改或者添加部分字段,节省网络流量。如果对象中某些字段需要经常变动或者经常需要单独查询对象中的个别字段信息,Hash 就非常适合。
- String 存储相对来说更加节省内存,缓存相同数量的对象数据,String 消耗的内存约是 Hash 的一半。并且,存储具有多层嵌套的对象时也方便很多。如果系统对性能和资源消耗非常敏感的话,String 就非常适合。
在绝大部分情况,我们建议使用 String 来存储对象数据即可!
String 的底层实现是什么?
Redis 是基于 C 语言编写的,但 Redis 的 String 类型的底层实现并不是 C 语言中的字符串(即以空字符 \0
结尾的字符数组),而是自己编写了 SDS(Simple Dynamic String,简单动态字符串) 来作为底层实现。
SDS 最早是 Redis 作者为日常 C 语言开发而设计的 C 字符串,后来被应用到了 Redis 上,并经过了大量的修改完善以适合高性能操作。
Redis7.0 的 SDS 的部分源码如下(https://github.com/redis/redis/blob/7.0/src/sds.h):
/* Note: sdshdr5 is never used, we just access the flags byte directly.
* However is here to document the layout of type 5 SDS strings.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5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and 5 msb of string length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8 {
uint8_t len; /* used */
uint8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16 {
uint16_t len; /* used */
uint16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32 {
uint32_t len; /* used */
uint32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64 {
uint64_t len; /* used */
uint64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通过源码可以看出,SDS 共有五种实现方式 SDS_TYPE_5(并未用到)、SDS_TYPE_8、SDS_TYPE_16、SDS_TYPE_32、SDS_TYPE_64,其中只有后四种实际用到。Redis 会根据初始化的长度决定使用哪种类型,从而减少内存的使用。
类型 | 字节 | 位 |
---|---|---|
sdshdr5 | < 1 | <8 |
sdshdr8 | 1 | 8 |
sdshdr16 | 2 | 16 |
sdshdr32 | 4 | 32 |
sdshdr64 | 8 | 64 |
对于后四种实现都包含了下面这 4 个属性:
len
:字符串的长度也就是已经使用的字节数alloc
:总共可用的字符空间大小,alloc-len 就是 SDS 剩余的空间大小buf[]
:实际存储字符串的数组flags
:低三位保存类型标志
SDS 相比于 C 语言中的字符串有如下提升:
- 可以避免缓冲区溢出 :C 语言中的字符串被修改(比如拼接)时,一旦没有分配足够长度的内存空间,就会造成缓冲区溢出。SDS 被修改时,会先根据 len 属性检查空间大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先扩展至所需大小再进行修改操作。
-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复杂度较低 : C 语言中的字符串的长度通常是经过遍历计数来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 O(n)。SDS 的长度获取直接读取 len 属性即可,时间复杂度为 O(1)。
- 减少内存分配次数 : 为了避免修改(增加/减少)字符串时,每次都需要重新分配内存(C 语言的字符串是这样的),SDS 实现了空间预分配和惰性空间释放两种优化策略。当 SDS 需要增加字符串时,Redis 会为 SDS 分配好内存,并且根据特定的算法分配多余的内存,这样可以减少连续执行字符串增长操作所需的内存重分配次数。当 SDS 需要减少字符串时,这部分内存不会立即被回收,会被记录下来,等待后续使用(支持手动释放,有对应的 API)。
- 二进制安全 :C 语言中的字符串以空字符
\0
作为字符串结束的标识,这存在一些问题,像一些二进制文件(比如图片、视频、音频)就可能包括空字符,C 字符串无法正确保存。SDS 使用 len 属性判断字符串是否结束,不存在这个问题。
多提一嘴,很多文章里 SDS 的定义是下面这样的:
struct sdshdr {
unsigned int len;
unsigned int free;
char buf[];
};
这个也没错,Redis 3.2 之前就是这样定义的。后来,由于这种方式的定义存在问题,len
和 free
的定义用了 4 个字节,造成了浪费。Redis 3.2 之后,Redis 改进了 SDS 的定义,将其划分为了现在的 5 种类型。
购物车信息用 String 还是 Hash 存储更好呢?
由于购物车中的商品频繁修改和变动,购物车信息建议使用 Hash 存储:
- 用户 id 为 key
- 商品 id 为 field,商品数量为 value
那用户购物车信息的维护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 用户添加商品就是往 Hash 里面增加新的 field 与 value;
- 查询购物车信息就是遍历对应的 Hash;
- 更改商品数量直接修改对应的 value 值(直接 set 或者做运算皆可);
- 删除商品就是删除 Hash 中对应的 field;
- 清空购物车直接删除对应的 key 即可。
这里只是以业务比较简单的购物车场景举例,实际电商场景下,field 只保存一个商品 id 是没办法满足需求的。
使用 Redis 实现一个排行榜怎么做?
Redis 中有一个叫做 sorted set
的数据结构经常被用在各种排行榜的场景,比如直播间送礼物的排行榜、朋友圈的微信步数排行榜、王者荣耀中的段位排行榜、话题热度排行榜等等。
相关的一些 Redis 命令: ZRANGE
(从小到大排序) 、 ZREVRANGE
(从大到小排序)、ZREVRANK
(指定元素排名)。
《Java 面试指北》 的「技术面试题篇」就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Sorted Set 来设计制作一个排行榜。
使用 Set 实现抽奖系统需要用到什么命令?
SPOP key count
: 随机移除并获取指定集合中一个或多个元素,适合不允许重复中奖的场景。SRANDMEMBER key count
: 随机获取指定集合中指定数量的元素,适合允许重复中奖的场景。
使用 Bitmap 统计活跃用户怎么做?
使用日期(精确到天)作为 key,然后用户 ID 为 offset,如果当日活跃过就设置为 1。
初始化数据:
> SETBIT 20210308 1 1
(integer) 0
> SETBIT 20210308 2 1
(integer) 0
> SETBIT 20210309 1 1
(integer) 0
统计 20210308~20210309 总活跃用户数:
> BITOP and desk1 20210308 20210309
(integer) 1
> BITCOUNT desk1
(integer) 1
统计 20210308~20210309 在线活跃用户数:
> BITOP or desk2 20210308 20210309
(integer) 1
> BITCOUNT desk2
(integer) 2
使用 HyperLogLog 统计页面 UV 怎么做?
1、将访问指定页面的每个用户 ID 添加到 HyperLogLog
中。
PFADD PAGE_1:UV USER1 USER2 ...... USERn
2、统计指定页面的 UV。
PFCOUNT PAGE_1:UV
Redis 线程模型
对于读写命令来说,Redis 一直是单线程模型。不过,在 Redis 4.0 版本之后引入了多线程来执行一些大键值对的异步删除操作, Redis 6.0 版本之后引入了多线程来处理网络请求(提高网络 IO 读写性能)。
Redis 单线程模型了解吗?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设计开发了一套高效的事件处理模型 (Netty 的线程模型也基于 Reactor 模式,Reactor 模式不愧是高性能 IO 的基石),这套事件处理模型对应的是 Redis 中的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由于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是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所以我们一般都说 Redis 是单线程模型。
《Redis 设计与实现》有一段话是如是介绍文件事件处理器的,我觉得写得挺不错。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
- 文件事件处理器使用 I/O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程序来同时监听多个套接字,并根据套接字目前执行的任务来为套接字关联不同的事件处理器。
- 当被监听的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读取(read)、写入(write)、关 闭(close)等操作时,与操作相对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这时文件事件处理器就会调用套接字之前关联好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这些事件。
虽然文件事件处理器以单线程方式运行,但通过使用 I/O 多路复用程序来监听多个套接字,文件事件处理器既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模型,又可以很好地与 Redis 服务器中其他同样以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模块进行对接,这保持了 Redis 内部单线程设计的简单性。
既然是单线程,那怎么监听大量的客户端连接呢?
Redis 通过 IO 多路复用程序 来监听来自客户端的大量连接(或者说是监听多个 socket),它会将感兴趣的事件及类型(读、写)注册到内核中并监听每个事件是否发生。
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 I/O 多路复用技术的使用让 Redis 不需要额外创建多余的线程来监听客户端的大量连接,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 NIO 中的 Selector
组件很像)。
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主要是包含 4 个部分:
- 多个 socket(客户端连接)
- IO 多路复用程序(支持多个客户端连接的关键)
- 文件事件分派器(将 socket 关联到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 事件处理器(连接应答处理器、命令请求处理器、命令回复处理器)
相关阅读:Redis 事件机制详解 。
Redis6.0 之前为什么不使用多线程?
虽然说 Redis 是单线程模型,但是,实际上,Redis 在 4.0 之后的版本中就已经加入了对多线程的支持。
不过,Redis 4.0 增加的多线程主要是针对一些大键值对的删除操作的命令,使用这些命令就会使用主线程之外的其他线程来“异步处理”。
为此,Redis 4.0 之后新增了UNLINK
(可以看作是 DEL
的异步版本)、FLUSHALL ASYNC
(清空所有数据库的所有 key,不仅仅是当前 SELECT
的数据库)、FLUSHDB ASYNC
(清空当前 SELECT
数据库中的所有 key)等异步命令。
大体上来说,Redis 6.0 之前主要还是单线程处理。
那 Redis6.0 之前为什么不使用多线程?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 3 点:
- 单线程编程容易并且更容易维护;
- Redis 的性能瓶颈不在 CPU ,主要在内存和网络;
- 多线程就会存在死锁、线程上下文切换等问题,甚至会影响性能。
相关阅读:为什么 Redis 选择单线程模型 。
Redis6.0 之后为何引入了多线程?
Redis6.0 引入多线程主要是为了提高网络 IO 读写性能,因为这个算是 Redis 中的一个性能瓶颈(Redis 的瓶颈主要受限于内存和网络)。
虽然,Redis6.0 引入了多线程,但是 Redis 的多线程只是在网络数据的读写这类耗时操作上使用了,执行命令仍然是单线程顺序执行。因此,你也不需要担心线程安全问题。
Redis6.0 的多线程默认是禁用的,只使用主线程。如需开启需要设置IO线程数 > 1,需要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 redis.conf
:
io-threads 4 #设置1的话只会开启主线程,官网建议4核的机器建议设置为2或3个线程,8核的建议设置为6个线程
另外:
- io-threads的个数一旦设置,不能通过config动态设置
- 当设置ssl后,io-threads将不工作
开启多线程后,默认只会使用多线程进行IO写入writes,即发送数据给客户端,如果需要开启多线程IO读取reads,同样需要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 redis.conf
:
io-threads-do-reads yes
但是官网描述开启多线程读并不能有太大提升,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开启
相关阅读:
- Redis 6.0 新特性-多线程连环 13 问!
- Redis 多线程网络模型全面揭秘(推荐)
Redis 内存管理
Redis 给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有啥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设置保存的缓存数据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个过期时间。为什么呢?
因为内存是有限的,如果缓存中的所有数据都是一直保存的话,分分钟直接 Out of memory。
Redis 自带了给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的功能,比如:
127.0.0.1:6379> expire key 60 # 数据在 60s 后过期
(integer) 1
127.0.0.1:6379> setex key 60 value # 数据在 60s 后过期 (setex:[set] + [ex]pire)
OK
127.0.0.1:6379> ttl key # 查看数据还有多久过期
(integer) 56
注意:Redis 中除了字符串类型有自己独有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 setex
外,其他方法都需要依靠 expire
命令来设置过期时间 。另外, persist
命令可以移除一个键的过期时间。
过期时间除了有助于缓解内存的消耗,还有什么其他用么?
很多时候,我们的业务场景就是需要某个数据只在某一时间段内存在,比如我们的短信验证码可能只在 1 分钟内有效,用户登录的 token 可能只在 1 天内有效。
如果使用传统的数据库来处理的话,一般都是自己判断过期,这样更麻烦并且性能要差很多。
Redis 是如何判断数据是否过期的呢?
Redis 通过一个叫做过期字典(可以看作是 hash 表)来保存数据过期的时间。过期字典的键指向 Redis 数据库中的某个 key(键),过期字典的值是一个 long long 类型的整数,这个整数保存了 key 所指向的数据库键的过期时间(毫秒精度的 UNIX 时间戳)。
过期字典是存储在 redisDb 这个结构里的:
typedef struct redisDb {
...
dict *dict; //数据库键空间,保存着数据库中所有键值对
dict *expires // 过期字典,保存着键的过期时间
...
} redisDb;
过期的数据的删除策略了解么?
如果假设你设置了一批 key 只能存活 1 分钟,那么 1 分钟后,Redis 是怎么对这批 key 进行删除的呢?
常用的过期数据的删除策略就两个(重要!自己造缓存轮子的时候需要格外考虑的东西):
- 惰性删除 :只会在取出 key 的时候才对数据进行过期检查。这样对 CPU 最友好,但是可能会造成太多过期 key 没有被删除。
- 定期删除 : 每隔一段时间抽取一批 key 执行删除过期 key 操作。并且,Redis 底层会通过限制删除操作执行的时长和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CPU 时间的影响。
定期删除对内存更加友好,惰性删除对 CPU 更加友好。两者各有千秋,所以 Redis 采用的是 定期删除+惰性/懒汉式删除 。
但是,仅仅通过给 key 设置过期时间还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是可能存在定期删除和惰性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 key 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大量过期 key 堆积在内存里,然后就 Out of memory 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就是:Redis 内存淘汰机制。
Redis 内存淘汰机制了解么?
相关问题:MySQL 里有 2000w 数据,Redis 中只存 20w 的数据,如何保证 Redis 中的数据都是热点数据?
Redis 提供 6 种数据淘汰策略:
- volatile-lru(least recently used):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 allkeys-lru(least recently used):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 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 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 no-eviction:禁止驱逐数据,也就是说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这个应该没人使用吧!
4.0 版本后增加以下两种:
- volatile-lfu(least frequently used):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不经常使用的数据淘汰
- allkeys-lfu(least frequently used):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不经常使用的 key
Redis 持久化机制
怎么保证 Redis 挂掉之后再重启数据可以进行恢复?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持久化数据也就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硬盘里面,大部分原因是为了之后重用数据(比如重启机器、机器故障之后恢复数据),或者是为了防止系统故障而将数据备份到一个远程位置。
Redis 不同于 Memcached 的很重要一点就是,Redis 支持持久化,而且支持两种不同的持久化操作。Redis 的一种持久化方式叫快照(snapshotting,RDB),另一种方式是只追加文件(append-only file, AOF)。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会详细这两种持久化方法是什么,怎么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持久化方法。
什么是 RDB 持久化?
Redis 可以通过创建快照来获得存储在内存里面的数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副本。Redis 创建快照之后,可以对快照进行备份,可以将快照复制到其他服务器从而创建具有相同数据的服务器副本(Redis 主从结构,主要用来提高 Redis 性能),还可以将快照留在原地以便重启服务器的时候使用。
快照持久化是 Redis 默认采用的持久化方式,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默认有此下配置:
save 900 1 #在900秒(1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save 300 10 #在300秒(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save 60 10000 #在60秒(1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RDB 创建快照时会阻塞主线程吗?
Redis 提供了两个命令来生成 RDB 快照文件:
save
: 主线程执行,会阻塞主线程;bgsave
: 子线程执行,不会阻塞主线程,默认选项。
什么是 AOF 持久化?
与快照持久化相比,AOF 持久化的实时性更好,因此已成为主流的持久化方案。默认情况下 Redis 没有开启 AOF(append only file)方式的持久化,可以通过 appendonly 参数开启:
appendonly yes
开启 AOF 持久化后每执行一条会更改 Redis 中的数据的命令,Redis 就会将该命令写入到内存缓存 server.aof_buf
中,然后再根据 appendfsync
配置来决定何时将其同步到硬盘中的 AOF 文件。
AOF 文件的保存位置和 RDB 文件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 dir 参数设置的,默认的文件名是 appendonly.aof
。
在 Redis 的配置文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 AOF 持久化方式,它们分别是: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这样会严重降低Redis的速度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同步一次,显式地将多个写命令同步到硬盘
appendfsync no #让操作系统决定何时进行同步
为了兼顾数据和写入性能,用户可以考虑 appendfsync everysec
选项 ,让 Redis 每秒同步一次 AOF 文件,Redis 性能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这样即使出现系统崩溃,用户最多只会丢失一秒之内产生的数据。当硬盘忙于执行写入操作的时候,Redis 还会优雅的放慢自己的速度以便适应硬盘的最大写入速度。
相关 issue :
- Redis 的 AOF 方式 #783
- Redis AOF 重写描述不准确 #1439
AOF 日志是如何实现的?
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通常都是执行命令之前记录日志(方便故障恢复),而 Redis AOF 持久化机制是在执行完命令之后再记录日志。
为什么是在执行完命令之后记录日志呢?
- 避免额外的检查开销,AOF 记录日志不会对命令进行语法检查;
- 在命令执行完之后再记录,不会阻塞当前的命令执行。
这样也带来了风险(我在前面介绍 AOF 持久化的时候也提到过):
- 如果刚执行完命令 Redis 就宕机会导致对应的修改丢失;
- 可能会阻塞后续其他命令的执行(AOF 记录日志是在 Redis 主线程中进行的)。
AOF 重写了解吗?
当 AOF 变得太大时,Redis 能够在后台自动重写 AOF 产生一个新的 AOF 文件,这个新的 AOF 文件和原有的 AOF 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一样,但体积更小。
AOF 重写是一个有歧义的名字,该功能是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键值对来实现的,程序无须对现有 AOF 文件进行任何读入、分析或者写入操作。
在执行 BGREWRITEAOF
命令时,Redis 服务器会维护一个 AOF 重写缓冲区,该缓冲区会在子进程创建新 AOF 文件期间,记录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写命令。当子进程完成创建新 AOF 文件的工作之后,服务器会将重写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追加到新 AOF 文件的末尾,使得新的 AOF 文件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与现有的数据库状态一致。最后,服务器用新的 AOF 文件替换旧的 AOF 文件,以此来完成 AOF 文件重写操作。
Redis 7.0 版本之前,如果在重写期间有写入命令,AOF 可能会使用大量内存,重写期间到达的所有写入命令都会写入磁盘两次。
如何选择 RDB 和 AOF?
关于 RDB 和 AOF 的优缺点,官网上面也给了比较详细的说明Redis persistence,这里结合自己的理解简单总结一下。
RDB 比 AOF 优秀的地方 :
- RDB 文件存储的内容是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数据, 保存着某个时间点的数据集,文件很小,适合做数据的备份,灾难恢复。AOF 文件存储的是每一次写命令,类似于 MySQL 的 binlog 日志,通常会必 RDB 文件大很多。当 AOF 变得太大时,Redis 能够在后台自动重写 AOF。新的 AOF 文件和原有的 AOF 文件所保存的数据库状态一样,但体积更小。不过, Redis 7.0 版本之前,如果在重写期间有写入命令,AOF 可能会使用大量内存,重写期间到达的所有写入命令都会写入磁盘两次。
- 使用 RDB 文件恢复数据,直接解析还原数据即可,不需要一条一条地执行命令,速度非常快。而 AOF 则需要依次执行每个写命令,速度非常慢。也就是说,与 AOF 相比,恢复大数据集的时候,RDB 速度更快。
AOF 比 RDB 优秀的地方 :
- RDB 的数据安全性不如 AOF,没有办法实时或者秒级持久化数据。生成 RDB 文件的过程是比繁重的, 虽然 BGSAVE 子进程写入 RDB 文件的工作不会阻塞主线程,但会对机器的 CPU 资源和内存资源产生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把 Redis 服务干宕机。AOF 支持秒级数据丢失(取决 fsync 策略,如果是 everysec,最多丢失 1 秒的数据),仅仅是追加命令到 AOF 文件,操作轻量。
- RDB 文件是以特定的二进制格式保存的,并且在 Redis 版本演进中有多个版本的 RDB,所以存在老版本的 Redis 服务不兼容新版本的 RDB 格式的问题。
- AOF 以一种易于理解和解析的格式包含所有操作的日志。你可以轻松地导出 AOF 文件进行分析,你也可以直接操作 AOF 文件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执行
FLUSHALL
命令意外地刷新了所有内容后,只要 AOF 文件没有被重写,删除最新命令并重启即可恢复之前的状态。
Redis 4.0 对于持久化机制做了什么优化?
由于 RDB 和 AOF 各有优势,于是,Redis 4.0 开始支持 RDB 和 AOF 的混合持久化(默认关闭,可以通过配置项 aof-use-rdb-preamble
开启)。
如果把混合持久化打开,AOF 重写的时候就直接把 RDB 的内容写到 AOF 文件开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结合 RDB 和 AOF 的优点, 快速加载同时避免丢失过多的数据。当然缺点也是有的, AOF 里面的 RDB 部分是压缩格式不再是 AOF 格式,可读性较差。
官方文档地址:https://redis.io/topics/persistence
Redis 事务
如何使用 Redis 事务?
Redis 可以通过 MULTI
,EXEC
,DISCARD
和 WATCH
等命令来实现事务(transaction)功能。
> MULTI
OK
> SET PROJECT "JavaGuide"
QUEUED
> GET PROJECT
QUEUED
> EXEC
1) OK
2) "JavaGuide"
MULTI
命令后可以输入多个命令,Redis 不会立即执行这些命令,而是将它们放到队列,当调用了 EXEC
命令后,再执行所有的命令。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 开始事务(
MULTI
); - 命令入队(批量操作 Redis 的命令,先进先出(FIFO)的顺序执行);
- 执行事务(
EXEC
)。
你也可以通过 DISCARD
命令取消一个事务,它会清空事务队列中保存的所有命令。
> MULTI
OK
> SET PROJECT "JavaGuide"
QUEUED
> GET PROJECT
QUEUED
> DISCARD
OK
你可以通过WATCH
命令监听指定的 Key,当调用 EXEC
命令执行事务时,如果一个被 WATCH
命令监视的 Key 被 其他客户端/Session 修改的话,整个事务都不会被执行。
# 客户端 1
> SET PROJECT "RustGuide"
OK
> WATCH PROJECT
OK
> MULTI
OK
> SET PROJECT "JavaGuide"
QUEUED
# 客户端 2
# 在客户端 1 执行 EXEC 命令提交事务之前修改 PROJECT 的值
> SET PROJECT "GoGuide"
# 客户端 1
# 修改失败,因为 PROJECT 的值被客户端2修改了
> EXEC
(nil)
> GET PROJECT
"GoGuide"
不过,如果 WATCH 与 事务 在同一个 Session 里,并且被 WATCH 监视的 Key 被修改的操作发生在事务内部,这个事务是可以被执行成功的(相关 issue :WATCH 命令碰到 MULTI 命令时的不同效果)。
事务内部修改 WATCH 监视的 Key:
> SET PROJECT "JavaGuide"
OK
> WATCH PROJECT
OK
> MULTI
OK
> SET PROJECT "JavaGuide1"
QUEUED
> SET PROJECT "JavaGuide2"
QUEUED
> SET PROJECT "JavaGuide3"
QUEUED
> EXEC
1) OK
2) OK
3) OK
127.0.0.1:6379> GET PROJECT
"JavaGuide3"
事务外部修改 WATCH 监视的 Key:
> SET PROJECT "JavaGuide"
OK
> WATCH PROJECT
OK
> SET PROJECT "JavaGuide2"
OK
> MULTI
OK
> GET USER
QUEUED
> EXEC
(nil)
Redis 官网相关介绍 https://redis.io/topics/transactions 如下:
Redis 支持原子性吗?
Redis 的事务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事务不同。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四大特性: 1. 原子性,2. 隔离性,3. 持久性,4. 一致性。
- 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是最小的执行单位,不允许分割。事务的原子性确保动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起作用;
- 隔离性(Isolation): 并发访问数据库时,一个用户的事务不被其他事务所干扰,各并发事务之间数据库是独立的;
- 持久性(Durability): 一个事务被提交之后。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是持久的,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 一致性(Consistency): 执行事务前后,数据保持一致,多个事务对同一个数据读取的结果是相同的;
Redis 事务在运行错误的情况下,除了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命令外,其他命令都能正常执行。并且,Redis 是不支持回滚(roll back)操作的。因此,Redis 事务其实是不满足原子性的(而且不满足持久性)。
Redis 官网也解释了自己为啥不支持回滚。简单来说就是 Redis 开发者们觉得没必要支持回滚,这样更简单便捷并且性能更好。Redis 开发者觉得即使命令执行错误也应该在开发过程中就被发现而不是生产过程中。
你可以将 Redis 中的事务就理解为 :Redis 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的功能。然后,再按顺序执行打包的所有命令,并且不会被中途打断。
除了不满足原子性之外,事务中的每条命令都会与 Redis 服务器进行网络交互,这是比较浪费资源的行为。明明一次批量执行多个命令就可以了,这种操作实在是看不懂。
因此,Redis 事务是不建议在日常开发中使用的。
相关 issue :
- issue452: 关于 Redis 事务不满足原子性的问题 。
- Issue491:关于 redis 没有事务回滚?
如何解决 Redis 事务的缺陷?
Redis 从 2.6 版本开始支持执行 Lua 脚本,它的功能和事务非常类似。我们可以利用 Lua 脚本来批量执行多条 Redis 命令,这些 Redis 命令会被提交到 Redis 服务器一次性执行完成,大幅减小了网络开销。
一段 Lua 脚本可以视作一条命令执行,一段 Lua 脚本执行过程中不会有其他脚本或 Redis 命令同时执行,保证了操作不会被其他指令插入或打扰。
如果 Lua 脚本运行时出错并中途结束,出错之后的命令是不会被执行的。并且,出错之前执行的命令是无法被撤销的。因此,严格来说,通过 Lua 脚本来批量执行 Redis 命令也是不满足原子性的。
另外,Redis 7.0 新增了 Redis functions 特性,你可以将 Redis functions 看作是比 Lua 更强大的脚本。
Redis 性能优化
Redis bigkey
什么是 bigkey?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 key 对应的 value 所占用的内存比较大,那这个 key 就可以看作是 bigkey。具体多大才算大呢?有一个不是特别精确的参考标准:string 类型的 value 超过 10 kb,复合类型的 value 包含的元素超过 5000 个(对于复合类型的 value 来说,不一定包含的元素越多,占用的内存就越多)。
bigkey 有什么危害?
除了会消耗更多的内存空间,bigkey 对性能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写入 bigkey!
如何发现 bigkey?
1、使用 Redis 自带的 --bigkeys
参数来查找。
# redis-cli -p 6379 --bigkeys
# Scanning the entire keyspace to find biggest keys as well as
# average sizes per key type. You can use -i 0.1 to sleep 0.1 sec
# per 100 SCAN commands (not usually needed).
[00.00%] Biggest string found so far '"ballcat:oauth:refresh_auth:f6cdb384-9a9d-4f2f-af01-dc3f28057c20"' with 4437 bytes
[00.00%] Biggest list found so far '"my-list"' with 17 items
-------- summary -------
Sampled 5 keys in the keyspace!
Total key length in bytes is 264 (avg len 52.80)
Biggest list found '"my-list"' has 17 items
Biggest string found '"ballcat:oauth:refresh_auth:f6cdb384-9a9d-4f2f-af01-dc3f28057c20"' has 4437 bytes
1 lists with 17 items (20.00% of keys, avg size 17.00)
0 hashs with 0 fields (00.00% of keys, avg size 0.00)
4 strings with 4831 bytes (80.00% of keys, avg size 1207.75)
0 streams with 0 entries (00.00% of keys, avg size 0.00)
0 sets with 0 members (00.00% of keys, avg size 0.00)
0 zsets with 0 members (00.00% of keys, avg size 0.00
从这个命令的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命令会扫描(Scan) Redis 中的所有 key ,会对 Redis 的性能有一点影响。并且,这种方式只能找出每种数据结构 top 1 bigkey(占用内存最大的 string 数据类型,包含元素最多的复合数据类型)。
2、分析 RDB 文件
通过分析 RDB 文件来找出 big key。这种方案的前提是你的 Redis 采用的是 RDB 持久化。
网上有现成的代码/工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 redis-rdb-tools :Python 语言写的用来分析 Redis 的 RDB 快照文件用的工具
- rdb_bigkeys : Go 语言写的用来分析 Redis 的 RDB 快照文件用的工具,性能更好。
大量 key 集中过期问题
我在上面提到过:对于过期 key,Redis 采用的是 定期删除+惰性/懒汉式删除 策略。
定期删除执行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大量过期 key 的话,客户端请求必须等待定期清理过期 key 任务线程执行完成,因为这个这个定期任务线程是在 Redis 主线程中执行的。这就导致客户端请求没办法被及时处理,响应速度会比较慢。
如何解决呢?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 给 key 设置随机过期时间。
- 开启 lazy-free(惰性删除/延迟释放) 。lazy-free 特性是 Redis 4.0 开始引入的,指的是让 Redis 采用异步方式延迟释放 key 使用的内存,将该操作交给单独的子线程处理,避免阻塞主线程。
个人建议不管是否开启 lazy-free,我们都尽量给 key 设置随机过期时间。
Redis 生产问题
缓存穿透
什么是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说简单点就是大量请求的 key 是不合理的,根本不存在于缓存中,也不存在于数据库中 。这就导致这些请求直接到了数据库上,根本没有经过缓存这一层,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能直接就被这么多请求弄宕机了。
举个例子:某个黑客故意制造一些非法的 key 发起大量请求,导致大量请求落到数据库,结果数据库上也没有查到对应的数据。也就是说这些请求最终都落到了数据库上,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哪些解决办法?
最基本的就是首先做好参数校验,一些不合法的参数请求直接抛出异常信息返回给客户端。比如查询的数据库 id 不能小于 0、传入的邮箱格式不对的时候直接返回错误消息给客户端等等。
1)缓存无效 key
如果缓存和数据库都查不到某个 key 的数据就写一个到 Redis 中去并设置过期时间,具体命令如下: SET key value EX 10086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请求的 key 变化不频繁的情况,如果黑客恶意攻击,每次构建不同的请求 key,会导致 Redis 中缓存大量无效的 key 。很明显,这种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如果非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穿透问题的话,尽量将无效的 key 的过期时间设置短一点比如 1 分钟。
另外,这里多说一嘴,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设计 key 的: 表名:列名:主键名:主键值
。
如果用 Java 代码展示的话,差不多是下面这样的:
public Object getObjectInclNullById(Integer id) {
//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
Object cacheValue = cache.get(id);
// 缓存为空
if (cacheValue == null) {
// 从数据库中获取
Object storageValue = storage.get(key);
// 缓存空对象
cache.set(key, storageValue);
// 如果存储数据为空,需要设置一个过期时间(300秒)
if (storageValue == null) {
// 必须设置过期时间,否则有被攻击的风险
cache.expire(key, 60 * 5);
}
return storageValue;
}
return cacheValue;
}
2)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据结构,通过它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判断一个给定数据是否存在于海量数据中。我们需要的就是判断 key 是否合法,有没有感觉布隆过滤器就是我们想要找的那个“人”。
具体是这样做的:把所有可能存在的请求的值都存放在布隆过滤器中,当用户请求过来,先判断用户发来的请求的值是否存在于布隆过滤器中。不存在的话,直接返回请求参数错误信息给客户端,存在的话才会走下面的流程。
加入布隆过滤器之后的缓存处理流程图如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布隆过滤器可能会存在误判的情况。总结来说就是: 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元素存在,小概率会误判。布隆过滤器说某个元素不在,那么这个元素一定不在。
为什么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呢? 我们还要从布隆过滤器的原理来说!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一个元素加入布隆过滤器中的时候,会进行哪些操作:
- 使用布隆过滤器中的哈希函数对元素值进行计算,得到哈希值(有几个哈希函数得到几个哈希值)。
- 根据得到的哈希值,在位数组中把对应下标的值置为 1。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存在于布隆过滤器的时候,会进行哪些操作:
- 对给定元素再次进行相同的哈希计算;
- 得到值之后判断位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是否都为 1,如果值都为 1,那么说明这个值在布隆过滤器中,如果存在一个值不为 1,说明该元素不在布隆过滤器中。
然后,一定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不同的字符串可能哈希出来的位置相同。 (可以适当增加位数组大小或者调整我们的哈希函数来降低概率)
更多关于布隆过滤器的内容可以看我的这篇原创:《不了解布隆过滤器?一文给你整的明明白白!》 ,强烈推荐,个人感觉网上应该找不到总结的这么明明白白的文章了。
缓存击穿
什么是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中,请求的 key 对应的是 热点数据 ,该数据 存在于数据库中,但不存在于缓存中(通常是因为缓存中的那份数据已经过期) 。这就可能会导致瞬时大量的请求直接打到了数据库上,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能直接就被这么多请求弄宕机了。
举个例子 :秒杀进行过程中,缓存中的某个秒杀商品的数据突然过期,这就导致瞬时大量对该商品的请求直接落到数据库上,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哪些解决办法?
- 设置热点数据永不过期或者过期时间比较长。
- 针对热点数据提前预热,将其存入缓存中并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比如秒杀场景下的数据在秒杀结束之前不过期。
- 请求数据库写数据到缓存之前,先获取互斥锁,保证只有一个请求会落到数据库上,减少数据库的压力。
缓存穿透和缓存击穿有什么区别?
缓存穿透中,请求的 key 既不存在于缓存中,也不存在于数据库中。
缓存击穿中,请求的 key 对应的是 热点数据 ,该数据 存在于数据库中,但不存在于缓存中(通常是因为缓存中的那份数据已经过期) 。
缓存雪崩
什么是缓存雪崩?
我发现缓存雪崩这名字起的有点意思,哈哈。
实际上,缓存雪崩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缓存在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导致大量的请求都直接落到了数据库上,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就好比雪崩一样,摧枯拉朽之势,数据库的压力可想而知,可能直接就被这么多请求弄宕机了。
另外,缓存服务宕机也会导致缓存雪崩现象,导致所有的请求都落到了数据库上。
举个例子 :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在同一时间过期,这个时候突然有大量的请求需要访问这些过期的数据。这就导致大量的请求直接落到数据库上,对数据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哪些解决办法?
针对 Redis 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 采用 Redis 集群,避免单机出现问题整个缓存服务都没办法使用。
- 限流,避免同时处理大量的请求。
针对热点缓存失效的情况:
- 设置不同的失效时间比如随机设置缓存的失效时间。
- 缓存永不失效(不太推荐,实用性太差)。
- 设置二级缓存。
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有什么区别?
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比较像,但缓存雪崩导致的原因是缓存中的大量或者所有数据失效,缓存击穿导致的原因主要是某个热点数据不存在与缓存中(通常是因为缓存中的那份数据已经过期)。
如何保证缓存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细说的话可以扯很多,但是我觉得其实没太大必要(小声 BB:很多解决方案我也没太弄明白)。我个人觉得引入缓存之后,如果为了短时间的不一致性问题,选择让系统设计变得更加复杂的话,完全没必要。
下面单独对 Cache Aside Pattern(旁路缓存模式) 来聊聊。
Cache Aside Pattern 中遇到写请求是这样的:更新 DB,然后直接删除 cache 。
如果更新数据库成功,而删除缓存这一步失败的情况的话,简单说两个解决方案:
- 缓存失效时间变短(不推荐,治标不治本) :我们让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变短,这样的话缓存就会从数据库中加载数据。另外,这种解决办法对于先操作缓存后操作数据库的场景不适用。
- 增加 cache 更新重试机制(常用): 如果 cache 服务当前不可用导致缓存删除失败的话,我们就隔一段时间进行重试,重试次数可以自己定。如果多次重试还是失败的话,我们可以把当前更新失败的 key 存入队列中,等缓存服务可用之后,再将缓存中对应的 key 删除即可。
相关文章推荐:缓存和数据库一致性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 水滴与银弹
Redis 集群
Redis Sentinel :
- 什么是 Sentinel? 有什么用?
- Sentinel 如何检测节点是否下线?主观下线与客观下线的区别?
- Sentinel 是如何实现故障转移的?
- 为什么建议部署多个 sentinel 节点(哨兵集群)?
- Sentinel 如何选择出新的 master(选举机制)?
- 如何从 Sentinel 集群中选择出 Leader ?
- Sentinel 可以防止脑裂吗?
Redis Cluster :
- 为什么需要 Redis Cluster?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
- Redis Cluster 是如何分片的?
- 为什么 Redis Cluster 的哈希槽是 16384 个?
- 如何确定给定 key 的应该分布到哪个哈希槽中?
- Redis Cluster 支持重新分配哈希槽吗?
- Redis Cluster 扩容缩容期间可以提供服务吗?
- Redis Cluster 中的节点是怎么进行通信的?
参考答案 :Redis 集群详解(付费)。
参考
- 《Redis 开发与运维》
- 《Redis 设计与实现》
- Redis 命令手册:https://www.redis.com.cn/commands.html
- WHY Redis choose single thread (vs multi threads): https://medium.com/@jychen7/sharing-redis-single-thread-vs-multi-threads-5870bd44d153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OF and RDB persistence:https://www.sobyte.net/post/2022-04/redis-rdb-and-a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