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国际贸易
小型经济假设:假设一个国家的行为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如不会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不会影响世界需求和供给等。
- 小型经济假设可以大大简化分析,而且在更为复杂的大型经济的情况下,其基本结论并不会改变。
国际贸易的结论:
- 增加了国家的总体经济福利(赢家的收益超过了输家的损失)。
- 产生了赢家和输家。成为进口国时:生成者是输家,消费者是赢家;成为出口国时:生产者是赢家,消费者是输家。
国际贸易的结论符合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的更好。
神之定理:每当一种政策创造了赢家和输家时,政治斗争就开始登上舞台。
输家为了尽量的弥补损失,这时利用政治力量就形成了贸易限制(关税或进口配额)。
只有在成为进口国时,才有设定关税的必要。成为进口国时,生产者是输家,所以可以理解为关税实际上是为了弥补生产者的损失,减少了作为赢家的消费者的利益。
关税的结论:
- 减少了作为输家的生产者的利益损失,减少了作为赢家的消费者的利益,使贸易趋向于没有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
- 政府增加了收入。
- 引起无谓损失(关税也是一种税)。相当于在国际贸易中增加的国家总体经济福利减少。
另一种限制贸易的方法:进口配额。
与关税的区别:关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进口配额为那些得到进口许可证的生产者创造了剩余。但如果进口许可证需要收费的话,就和关税很相似了,不同的是,造成有利的局限于获得进口许可证的生产者。
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
-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 促进了竞争。
- 加强了思想交流。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为了保住自己利益的借口):
- 工作岗位论。进口会造成很多工人失业。
- 国家安全论。生产者声称自己的行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或初创企业在国际大形势的竞争下处于不利地位,老牌产业不能及时应对国际化形式。
- 不公平竞争论。企业需要服从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管制。
-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使用出口的优势作为筹码去讨价进口的产品。
对于这些限制贸易的观点不做讨论,书上的不一定正确,单个人说的也不一定有道理。
过时行业中的工人向外转移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国家的一位发明家发现了一种以极低成本生产纺织品的方法。方法非常神秘,且必须保密。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生成纺织品不需要棉花或羊毛这些传统的投入品,需要的唯一东西就是小麦,且不需要任何劳动投入。
这个发明家被誉为天才。因为这个发明使得纺织品极其便宜,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使人们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平。之前的纺织厂关门后,失业的工人有些转行做其他工作,实在不行就成为农民种植小麦,因为小麦的需求增加了。
后来以为记着调查了这个神秘的发明家,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骗子,他根本没有生成纺织品,只是把小麦走私到国外并从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而已。
当这件事情被揭露后,政府把发明家关进了监狱,停止了他的工厂。之前的纺织厂重新开门,工人回到了之前的纺织岗位,人们退回到之前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