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如何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工作中展现出自己


有幸拜读到身边智者的一篇好文,此处分享。

   一个内向的人,先澄清一下“内向 ”这个词,内向并不表示不爱说话,沟通困难或者难以相处。这个定义是不合理的,相反有很多内向的人在很多场合反而是侃侃而谈的那个人,甚至你会惊讶于身边这个人怎么会归类于内向这类人。我更倾向于于人有“内倾”和“外倾”之分。“内倾”的人是向内寻求能量的人,比如独处,冥想,写作,一对一沟通这些是让他们恢复能量的事。而“外倾”的人是更多向外寻求能量的人,比如聚餐,社交,团体活动等等。它们不以话多话少擅不擅长表达为区分。
“内倾”的人如何展现自己,想从如何接纳自己开始说起,展现自己的起点是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首先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世界上有多元的价值观一样,人也是有多元的人格属性,甚至不同人的思维模式彼此可能完全不能互相理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只是经常被人理解为价值观不同。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或者都能成为成功学那些典型励志案例,且不说那么多成功学介绍的东西是否合理。“内倾”的人首先需要接纳自己的天赋,内向敏感也是一种天赋,它在工作中有它的用武之地。在荣格十六型人格(MBTI)中,有两类典型人格NF和ST,NF是内倾型的代表,ST是外倾型的代表。了解MBTI的人知道,NF的人通常会认为自己是工作废物,而ST人格的人在当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工业社会是更如鱼得水的。这固然是属于人格天赋,但实际NF人格也被形容成”大后期人格“,很多高层领导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都是NF人格的人。实际上不管是NF还是ST,它们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只是大家所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已,相同的是,不管是NF还是ST都需要将自己从低阶人格晋升到高阶人格,才能让自己更长远地持久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方式。
“内倾”人格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也容易成为PUA的对象,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和敏感神经,情绪容易从Emo到喜悦之间切换,也会因此又陷入自我怀疑。通常这样的人在人多和嘈杂的环境无法专注且非常容易消耗能量,在不经意间能量就已耗尽。而这些看起来都和“工作废物”关联在了一起,可实际上,这只是人格属性而已,并不是缺点,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个特点,你认识到它,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便可以利用好这些特点,便会发现它的另一面便是你工作的一种天赋。比如,敏感共情你困扰它时常影响了你的情绪,消耗你的精神让你疲惫,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获得的技能,很多优秀的管理书籍提到难以获得的领导力——共情,对“内倾”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生的,这对一些“外倾”的人来说很难去领悟这一点,也不觉得这重要。真正对于“内倾”的人来说要规避的其实是它无故的消耗你的精神时,你能敏锐的发现它并告诉自己“我又在被这种属性消耗自己了,我要停下来”。
另外我想多说一些“内耗”这个事情,它是“内倾”人格最大的敌人,“内倾”的人极容易陷入的状态,本身不是一个能量水平特别高的人,很容易在这种持续的内耗状态下,什么事都没做就一天疲惫不堪,接着陷入自我怀疑。“内倾”人格的人很容易从一次冲突,一个负面评价,甚至只是自己臆想的受迫害的场景而陷入内耗状态。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这个状态,及时阻断它。“内倾”的人因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感的直觉组合在一起就产生这个效果,但实际上真实的世界并不是你内心世界那么波涛汹涌,需要阻断自己陷入无止境的内耗。
下面我想说一下“内倾”人格的最大天赋,就是容易建立信念感。信念感这件事是我们从工作或者生活中能量的重要来源。拥有强烈信念感的人,目光坚定,对于工作中的重大选择因为都从信念感出发,不从普世的趋利避害的规则出发,会更容易去做正确的事情,而获得信赖,同时这样的气场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更多的人。圣雄甘地便是典型的拥有强烈信念感的"内倾"代表。而这种容易建立信念感的天赋,如果你已经发觉它,是可以放大它和利用它的,比如一份很有挑战的工作摆在眼前,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趋利避害望而却步,你停下来思考如果这件事和你信奉的理念相符,你便会有勇气向前一步。所以虽然“外倾”的人在工作中更乐于直面竞争环境,而且从斗争中获得能量,但在一些重大事情中“内倾”同学爆发出的勇气经常会比“外倾”同学更大更令人惊叹。这也是为什么说“内倾”是大后期人格。
和信念感相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点,他时常和纯粹正直真诚利他这些理念关联在一起,这些词汇在现在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尚下是不愿拿上台面上的词。但拥有这些而且追寻他们的人,往往更容易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在工作中可以迸发出能量和影响力,同时收获个人幸福感。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稻盛和夫强调的领导者选拔标准是,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夫科维也在书中剖析了”品德成功论“和当前盛行的”个人魅力论“,认为前者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原则的。说这么多想表达的是,不要忽略这些”难以启齿“”不再流行“”微不足道“而对你来说尚且还容易获得的品质和属性,它们很重要,接受它,强化它,并让它发挥作用。
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有些偏题了,但想说的是希望“内倾”的人【由内而外】的去面对”工作中如何展现自己“这个问题。接纳自己,善用自己人格天赋,找到方法规避人格弱势,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下面说一些【由外而内】的技巧,给一些给“内倾”同学工作中的建议。
1. 如果你经常当面无法开口表达观点,更擅长文字表达,那就发挥这个长处,更多用文字去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都在用入流,也许一开始有人会疑惑“你的这些话明明可以当面说啊”,到后面大家就会接受你用文字更容易说出观点这件事。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你让我讲当面讲这些观点,我是难以启齿的,但让我文字说明,我便没有那么多障碍,虽然这看起来更费事一些,但对我来说反而轻松。
2. 如果工作中你不擅长当下做决定,那就告知对方“让我想一想”或者“我回去考虑一下以后再回复”。“内倾”人格的人因为顾虑很多,喜欢深思熟虑所以通常当场的决断力是不好的,但又担心自己露怯而强迫做不遵从内心的决定。这种情况下就直接说明要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就好了。
3. 有意去做总结这件事,善于总结这是“内倾”人格的天赋,重要的是【写下来】。以前也许都停留在脑子里的大大小小的观点,现在可以有意的【写下来】,总结是能快速区别于别人的一种能力。
4. 关于演讲或者晋升答辩这样的场合,虽不擅长,但是可以练习出来的,那些待在聚光灯下的焦虑,都是可以通过做足够充分的准备得以缓解的,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做到尽可能充分就可以。去练习吧。
5. 尽可能的直抒胸臆,不加疑虑的表达出观点,把脑子中出现的第一个反应不加包装的表达出来,这会改良“内倾”的多虑问题,也会增加自我认可。
6. 不要太关注领导和同事怎么看自己,过多的自我关注其实是自卑和自私的表现,大多数你认为的评价都是自己臆想的,和受迫害妄想症一样,关注到事情本身身上。
7. 更多的用协同双赢的方式去获得成功,而不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关系去获得成功。“内倾”人格在紧张和激烈的合作关系中很容易造成大量的额外的能量流失,导致最后效率低下。而和谐双赢的关系却能让自己事半功倍。学会利他。
8. 减少嫉妒心理。“内倾”人格因为自我认同感较低,经常要通过和别人的对比中获得自我,这容易在脑中设立假想敌,也因此容易产生嫉妒心。而嫉妒心实际上也是和谐的合作关系的毒药,更容易产生无效的竞争,造成输输的局面。另外嫉妒心也是能量消耗的来源之一。
上面结合了《多向思考者》《被讨厌的勇气》《幸福之路》《天生不同》等等心理学书上的一些观点,也有《活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管理成功学书上的一点观点。有这类困扰的同学可以去看这些书,也许能为自己的一些处境找到出路。说一下最近对我比较受用的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