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

1.数据总线:

传输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8位、16位、32位。

数据总线位数:数据总线宽度,现如今普遍64位,一次性处理数据位数,衡量系统性能的一个参数。

机器字长:一次性处理数据位数,取决于数据总线宽度,一般8位、16位、32位。

指令字长:指令的长度位数

例,若数据总线宽度为 8位,指令字长 16位,cpu在取值阶段2次访问主存。

存储字长:存储单元存储数据位数。

2.地址总线:

主要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

(1)CPU通过地址总线指定存储单元.

(2)地址总线确定CPU可以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 例如: 10条地址线可以访问的最大内存是1024位二进制数据(1B)

地址总线的宽度表明CPU的寻址能力,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数据传送速度。

例子:

一个字节是一个内存单元 同时一个字节是8位 也就是一个内存单元既是一个字节也是8个二进制位,1G=1024M 1M=1024K 1K=1024字节 1字节=8位 一位是最基本单位 是一个二进制位 要么是0要么是1 

某个CPU有10根地址总线,一根线的稳定状态只有2种,高电平和低电平。用二进制表示就是0和1,10根线就是2^10,数据大小的范围是0~1023内存单元。一个地址是表示一个内存单元的,一个内存单元对应一个字节。则它的寻址范围为1KB(1KB=1024B[B表示字节])。若CPU的地址总线宽度为32,就是2^32=2^10 * 2^10 * 2^10 * 2^2,2^10对应范围为1KB,则2^32对应的范围为4G。

某个CPU的数据总线为8根,那么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一个8位二进制数(1个字节),那么改CPU一次性可传送的数据大小为1B(B表示字节);若数据总线为16根,则可以传送2B。

如有256B存储单元,需要8条地址线。
如有2K存储单元,需要11条地址线。
如有16M存储单元,需要24条地址线。
如有4G存储单元,需要32条地址线。

地址线24根,2^24=16M: 存储单元=内存单元
按字节编址(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占一个存储单元),那字节寻址就是16M(个存储单元)
字长为16位,一个字2个字节(2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占一个存储单元),那按字寻址就是8M(个存储单元)
字长为32位,一个字4个字节(4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占一个存储单元),那按字寻址就是4M(个存储单元)